• 回顾历史:站在历史节点上的邓小平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 老照片:邓小平罕见生活照

    1983年2月,在杭州岳飞墓秦桧跪象前,邓小平给外孙故事。
人民日报刊文纪念邓小平:不改革死路一条

“一个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一个新的中国的梦想家”……在中国大地上,他以如椽巨笔,擘画前无古人的伟业;以胆识胸襟,推动国家民族的前行,将社会主义中国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伴着伟大领导者的脚步,我们听到历史的隆隆雷响”,从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大江大河的奔腾,触碰到历史深处的脉动,寻找到打开民族复兴之门的钥匙。请允许我们截取伟人思想的四个不同维度,于缅怀、追忆之际,向我们的总设计师致敬,为今天的改革者加油。

环球时报:实话实说世人眼中的邓小平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这是全球舆论一个相当罕见的共识。在半个世纪内,由于冷战以及挥之不去的零和政治逻辑,很多国家的领袖在国内得到爱戴,却在外部遭到诟病,或则反之。但即使对中国不友好人士,也大多受到世界广泛认同中国改革成就的压力,承认邓小平是位伟人。 在舆论中,邓小平身上最突出的符号大概要算“改革开放”,但邓小平的政治和思想遗产十分丰富。他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对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也都是最经常被提及的。

邓小平在青岛的日子 3位亲历者眼中的伟人

1979年7月26日至31日,邓小平来青岛视察。其间,他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议,作了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参加了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发表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检阅海军飞行部队,并视察了崂山,对青岛旅游工作和缺水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青岛城市发展给予了战略远见和历史智慧。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这里的景色很美,就是路孬。如果这里的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

金庸眼中的邓小平:我这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1981年,金庸先生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请他访问内地。1972年9月,金庸先生宣布“挂印封刀”,不再创作新的武侠小说。此后,他又花了10年时间,整理《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接到访问内地的邀请时,金庸修订《全集》的工作已近尾声。接到邀请后,金庸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内地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金庸先生曾经对记者说,去北京,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钦佩他刚强不屈的性格。这一信息很快就上达邓小平同志处。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对金庸先生的要求立即作出了回应:愿意。

卫士眼中的邓小平:在他的身边工作从没感到过拘束

当你翻看带着淡淡油墨芳香的《济南日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笔力遒劲、生动流畅的红色报头。这个报头,是26年前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济南日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孙兴振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1987年正处于改革开放走过10个年头之际,当时济南市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城市的辖区面积不断扩大,四开四版的《济南日报》已不能满足宣传工作的需要。1988年初,报社开始酝酿将《济南日报》由四开四版改为对开四版大报,并决定重新题写报头。1988年5月的一天,寄来了一封公函和邓小平同志为《济南日报》题写的报头。

家乡人眼中的邓小平:清正廉洁的好老乡

生于四川广安的邓小平少小离家后,再也没有踏过这片土地。他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人民吃上了饱饭。家乡人除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对老乡邓小平更有一种特殊的质朴感情。“邓小平清正廉洁方面有4件事让我记忆犹新。”1978年曾受到邓小平接见的原广安县委办主任邓欲治老人表示,第一件,不准收受别人礼物。第二件,家乡赠送的水果不给钱就不要。第三件,要把钱用在人民事业上。第四件,不回家乡麻烦地方。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前夕,81岁的四川广安老人邓欲治作诗缅怀与他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老乡邓小平。

  • 菏泽民警藏千件邓小平物品24年 曾是邓老警卫

    董西德开始“红色经典”收藏,起源于他在部队退伍以后。“我大部分藏品都是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其中大部分早期‘红色’书籍、党史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