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9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今日报道》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靠,得讲究科学发展,讲究可持续性。山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靠山吃山”,在很多地方,无序粗放的掠夺开发,造成了环境破坏。济宁市嘉祥县吃到了这样苦头,痛定思痛,这个县通过三年“封山禁采”,当地经济逐步转型,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靠山吃山”。
前不久,总投资两亿多元的新能源项目落户嘉祥县马集镇工业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迟到了整整三年。
山东仁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李春臣说三年前他第一次来考察的时候,开车过一趟,车上白花花的粉尘,和下雪的一样,看不到路,我们朋友、股东都对这个地方不认可。
粗放式的开采,不仅使得山石资源越来越少,而且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但对于靠山石资源生存的当地农民来说,转变思想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济宁市嘉祥县的沈文忠从事山石开采工作已有10年之久,他的石灰窑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在当地政府的开导下,他还是转变了思路。
沈文忠告诉记者,在扒石灰窑期间,有一定的阻力,思想扭转不过来,不同意。通过政府做工作,思想转变了,同意带头把石灰窑拆掉。改成了做手套,现在做的手套出口到日本、美国。
通过三年的时间,嘉祥县对58座山头实施“封山禁采”,环境变好了,不少企业相继落户嘉祥。靠着“生态名片”,曾经靠山石资源支撑起90%财力的马集镇首次引来10多家高新技术项目。
目前,嘉祥县封山育林达到25000多亩,植树造林一千多万株,其中200万株果树每年直接为农民增收5亿多元。
嘉祥县委副书记玄志祥介绍说,他们每年用于山区治理的投入,都得要上亿元,但是他们认为这个账值得。他们换来的是生态效益,留住的是一本不可再生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