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周村大街景区,有一位95岁的老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和书法。近5年来,每逢节假日,他都会穿上喜庆的唐装在大街景区表演转珠,免费与游客合影。他的友好和善良,使他获得了近万名“粉丝”。
获朋友帮助 18岁起扎根周村
10月15日,记者在周村大街附近一栋居民楼内见到了李方轩老人。独自居住的他,喜欢自由,向往动静结合的生活。在他看来,子女们早已成家立业,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小天地,适当的距离更有助于拉近亲情。李方轩,1922年出生于滨州,因为家庭贫困,上完小学他就跟着哥哥出来谋生。
18岁那年,他来到周村,哥哥参军跟着部队走了。头脑灵活、性格外向的他,在周村结交了不少朋友,得益于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他在周村站住了脚,在大街做点小生意养活自己。从小热爱书法的他,最早是在大街摆摊卖文具,当时以钢笔最为畅销,因为他的服务态度好,回头客逐渐增多。李方轩发现,顾客的钢笔坏了无法修理,非常可惜,便自学修钢笔,逐渐在大街这一带有了些名气。
说起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能在周村大街扎下根,还要得益于朋友们的帮扶和自己的品德。这么多年过去了,李方轩还记得朋友们有时会叫他“傻子”。这是因为他面对朋友借钱,从不吝啬,只要自己能拿得出来,便义无反顾地借给别人,他从来不会追债,朋友们有了钱都会还他,让他们之间的友情越发深厚。
退休后迷上旅游、书法
李方轩说,1958年,他去了淄博一家钢铁厂工作,因为自己的钳工技术不错,第二年就被调到了无线电六厂。几年后,他从单位辞职,继续在大街摆摊修钢笔。没过多久,他的生意又红火起来。后来,他响应号召到周村白铁社上班,在那里制作铁壶、铁桶等生活用品,直到1979年退休。
退休后,闲赋的时间越来越多,李方轩喜欢上了旅游,把周村附近的山都爬了个遍。有一次,他去爬青州云门山,看到山体上刻的“寿”字,被这个巨型字吸引住了。“人无‘寸’高,那个‘寿’字很壮观。”李方轩回到家开始用毛笔练写大字,一遍遍地练,一张张地写,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用他的话说,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上用来练字。
为了静心练字,他每天0:00练到2:00,白天9:00起床,收拾一下家务,就沏上茶水与大街上的朋友谈天说地。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旅游,他认为只有在看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象时,才感觉人生有意义。
着唐装表演获得近万“粉丝”
近年来,随着经济产业转型,周村大街景区的名声越来越响,有很多游客来旅游。从年轻到暮年,李方轩都是在这里生活,他对大街景区和历史文化了如指掌。
2012年起,李方轩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大街的老居民和老商户,有责任把大街历史文化发扬光大。每逢节假日,他都会穿上大红色的唐装,戴上瓜皮帽,拄着龙头拐杖,脖子挂上佛珠,在大街景区游走。看到游客增多时,他会表演一下自己独创的转珠,吸引了很多游客欣赏。
说着话,李方轩穿戴好行头,将一串直径约3厘米的檀木佛珠挂在脖子上,在他居住的楼前站好后,伸长脖子,抬起右手,用腰力带动上身晃动,脖子上的一大串佛珠慢慢地转了起来,随着他加大用力,转珠速度更快了。2分钟的时间,李方轩用脖子转珠60多圈。记者注意到,这串佛珠近4斤重。如果挂在脖子上转起来,离心力更大,这对一位95岁的老人来说并不轻松。
李方轩坦言,他每次在大街表演后,都会免费跟游客合影,有不少游客还会索要他的联系方式,将印好的照片寄给他。“这几年我一共送出去9600多张名片,这些游客都是我的‘粉丝’。”李方轩称,自己要保重身体,继续为大街景区增光添彩。(鲁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