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人员询问流浪者是否回救助站避寒。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玮 王杰 摄救助人员询问流浪者是否回救助站避寒。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玮 王杰 摄

  22日早,济南第一场雪后,济南市救助站的巡回救助车便在大街小巷忙碌穿梭,寻找那些受冻挨饿的流浪人,让他们回救助站避寒。上午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巡回救助,仅有一位流浪人员同意进站接受救助。

  在济南流浪四年

  雪夜在ATM厅内睡

  22日,在黑虎泉西路,52岁的宋有民提着柴火、锅碗和被子,背着一大袋废品,紧裹着棉衣棉裤,围了一条红围巾,有些蹒跚的往前慢慢走着。济南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张华伟看到后,赶紧跑到他面前:“下雪了气温太低,你睡在外面会很冷,跟我回去救助站好不好?”

  宋有民有些犹豫,低着头念叨着“我不想回去”,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宋有民的老家在泰安市东平县,他已经离开23年了。“大嫂对我不好。”宋有民说,父母去世后,由于嫂子嫌弃,哥哥把他送去了砖厂做工,惹怒了工头,他跑了出来,去河南投奔朋友到煤球厂打工,四年前到了济南。

  一开始,宋有民也跟着别人做小工,到了结账的时候,对方却不给他钱,他一气之下就不干了,由于没有身份证,宋有民很难找到工作,就靠捡垃圾为生,在他看来,这要比给别人打工靠得住。晚上随便找个地方就睡,第二天抱着被子和衣服,再去另一个地方,他衣服很干净,埋汰了就去铜元局前街的水沟里洗一下。21日晚上大雪,宋有民找了一个ATM营业厅,住了一晚。

  “你们把我送回去也没用,我没有身份证,回去也没人管我。”宋有民念叨着,听别人说话,他会有些迟疑,有时不停地说着“我来济南四年了”。

  “我们把你送回去,然后联系当地部门办低保,解决身份问题,跟家人好好协调一下,让你能在家乡呆得住。”张华伟说,“你跟我回去好不好?”

  宋有民低着头想了想,拿起包裹,跟着张华伟上了巡回救助车。到了车上,宋有民边抱着包裹还边给司机指着路,“济南我都转遍了。”

流浪者接受救助,上车去救助站避寒。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玮 王杰 摄流浪者接受救助,上车去救助站避寒。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玮 王杰 摄

  八成流浪者

  被救助后跑了出来

  但如宋有民般配合救助的,其实是少数。

  “12345热线反映千佛山医院对面有一位流浪者。”查看线索后,巡回救助车开了过去,在过街天桥处,看到了一位穿着军大衣的老人,蜷缩坐在上桥口,身前放着求助信,旁边的碗里已经有了几块钱。

  “我们是来救助你的,跟我们回去好不好?下雪太冷了,在外面也不安全。”张华伟俯下身劝着他,那位老人只是低着头,过了很久,才憋出句话,“我没有孩子,家里也没有亲人。”然后又是沉默,旁边桥下几个纸板搭起来的小屋,就是他的住所。

  张华伟没有强迫他回去,而是让工作人员拿来了棉衣和食物,就上了车继续寻找流浪者。

  “这是常见的情况。“张华伟说,从11月展开救助以来,每天都能碰到四五个流浪人员,但是大多数都不接受救助。张华伟说,有的已经习惯了流浪,即便送回家,还得跑出来。

  张华伟说,一般流浪人员送到救助站以后,家里有亲人的就送回家,没有亲人的,就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送到养老院。“有一次救助了一个没有亲人的老人,送到了养老院,结果养老院不让他抽烟,他一气之下又跑出来流浪。”张华伟说,被救助后又跑出来流浪的,几乎占了被救助者的八成左右。

  “一个冬天,有的流浪者甚至进出救助站能达到五六次。”张华伟说。

  把流浪者送回家

  曾被破口大骂

  如何让流浪者不再被迫流浪,是救助方面的难题。在张华伟看来,需要形成合力。

  张华伟告诉记者,有时把流浪者送回家后,等到的不是亲人的喜极而泣,反而是对救助人员的破口大骂。“被送回去的大多是残疾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家人觉得他们是负担,不想接收。”同时,有些流浪人员送回去后,仍然无法改变贫困的现状,又无奈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张华伟说,救助需要当地政府的配合,比如把救助者送回去,当地政府帮助解决低保等问题,协调好亲属关系,有疾病的进行治疗,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回家,“这需要一系列的努力。”

  张华伟还记得,今年9月在济南的张庄路,救助站与110民警一起救助了一个精神病患者,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疗了几天,她立马准确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家乡,把她送回湖北老家后才知道,她已经出走了20多年,当时几岁的儿子都已经成了20多岁的大小伙子。“如果不管她,这个家庭不知道多久才能团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玮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