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今冬供暖情况。11月1日后,将具备随时点炉供暖的条件。

  一是加大供热设施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积

  继续推进工业余热利用,章丘电厂进一步挖掘余热能力,济南热力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小鸭能源站、唐冶能源站,今年将有超过800万平方米用户用上“章丘热”,黄台电厂完成了8号机组高背压改造,增加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明湖热电厂两台35吨/时燃煤锅炉将被黄台电厂余热替代。下一步,随着城区供热管网不断优化,工业余热将被充分利用。启动腊山热源厂一期工程建设,新建2台70MW热水锅炉及配套管网,完成了项目前期手续,已进场施工,计划明年年底竣工。2016年全市新建、改造供热管网86.7公里,投资7.32亿元。预计今年将新增供热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

  二是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实现清洁替代。

  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我局承担了占全市淘汰总量34.7%共28台、735蒸吨的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从2016年3月底停暖到10月底采暖季供热调试,工期不到8个月时间,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建设进度,我局联合市环保局起草了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并报济南市政府批准,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热电、热力两家企业提前行动,在停暖前完成了设备报废处置、立项、环评等前期手续。采暖结束后,立即进场施工,利用不到2月的时间按计划完成了25台锅炉拆除工作。剩余3台35吨/时燃煤锅炉按责任书要求2017年6底前完成淘汰。

  原来的锅炉淘汰后,为保障正常供热,热电、热力公司投资3.2亿元实施了替代设施建设,完成15台燃气锅炉和约27公里供热管网建设。新建燃气锅炉全部配备了进口低氮燃烧器,设计氮氧化物排放<30mg/Nm3,远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150mg/Nm3。改造后能源利用率从65%-70%提高到90%-95%,实现每年减少燃煤量约30万吨,相应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也将大大减少,改善了空气质量。

  三是加快环保升级改造,达到超低排放。

  市政公用局下属热电、热力公司现有49台35吨/时以上燃煤锅炉,合计4600蒸吨。计划争利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些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今年,投资9.5亿元启动了南郊热电厂、北郊热电厂、明湖热电厂、金鸡岭热电厂、丁字山热源厂、西客站热源厂、大学城科技园热源厂、浆水泉热源厂、东新热电厂、轻化热源厂以及莲花山热源厂等11处热电厂和热源厂的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或部分改造,共40台、合计3755蒸吨。环保系统升级改造后,锅炉将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四是推广多元化供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近年来,供热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操作灵活、占地面积小等技术优势,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一是燃气供热。燃气供热是传统供热方式之一,在清洁能源供热利用比重最大。目前济南市自备燃气锅炉和燃气壁挂炉采暖面积约1488万平方米。二是热泵供热。热泵供热技术在济南市得到推广应用,供热面积累计达到154.5万平方米。三是低谷电蓄热锅炉供热。电蓄热供热是利用夜间23:00~7:00价格优惠的低谷电,加热蓄热介质,进行缓慢放热来满足采暖需求。现已有两个电蓄热项目投产运行,供热面积22万平方米。

  今年,实施燃煤锅炉淘汰“煤改气”、“煤改电”替代后后,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按照规划发展目标,到2020年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将达到15%。

  五是科学组织精心准备,保障今冬供热平稳启动。

  目前各供热企业已完成了供热设施设备技改、保养维护工作,部分未完工工程建设项目也进入收尾阶段。自9月中旬开始,供热主管道陆续开始注水、打压,从9月底到10月中旬基本完成了小区内二次网注水、打压和冷态调试工作。供热企业编制了冬季供热调试和运行方案,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协调推进,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进入8月份以来,供热企业进社区服务及用户走访也已早早启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供热知识、供热政策,现场解决居民反映的供热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供热企业也提前启动煤炭储备工作,目前热电、热力已储备供热用煤约54万吨,其他企业也加紧了煤炭储备工作。

  为保障今冬供热运行平稳启动,我们要求供热企业在11月1日前完成设备调试、冷态运行等各项工作,具备锅炉启动运行条件。同时,还要关注气温变化,如遇寒冷天气,及时启动运行,保障市民采暖需求。供热办在供热运行前和供热初期还将继续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各供热企业确保供热正常运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蒋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