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3类“人才库”,全面理顺公司治理结构

  为解决国企董事会不健全,职工董事、外部董事配备不齐,监事会缺失的情况,山东省着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党委会运行机制,理顺了董事委派、选派体制,董事会按照非执行董事占多数的原则配备。2015年以来,省管企业新配董事183名,董事会成员基本配齐。

  改革启动以来,山东省建立了外部董事、监事和职业经理人“人才库”。目前已有159人进入外部董事候选人人才库,55人进入外部监事候选人人才库;1807人符合进入职业经理人基础人才库条件。

  时民告诉记者,人员到位以后,还要消除国企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僚气息”。为此,山东省先后在23户企业实行了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占全部省管企业的77%。截至目前,推行契约化管理中涉及的63名高管人员,有59名选择了契约化身份,一举摘掉了国企高管的“官帽子”,在企业中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冲击。从已完成选聘、签订契约合同的企业情况看,高管人员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增大,“本领恐慌”意识增强。

  坚持“市场化”方向,实现企业优胜劣汰

  据了解,山东省不断完善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出台了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首批选择58户企业开展试点,目前已有22户企业制订了混改方案。

  山东省国资委通过指导企业大力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扁平化,实现从“发工资”到“挣利润”的转变。兖矿集团、山东能源两户企业三年来累计减少各类用工6.2万人。

  同时,山东省坚持“依法规范、市场运作、立足盘活、应退尽退”的原则,按照连续三年亏损且扭亏无望、已经停产停业或半停产、资不抵债丧失造血功能的“僵尸”企业界定标准,制定了用三年时间清理321户“僵尸企业”的工作计划,今年计划完成125户,目前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49户企业的清理处置工作,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