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宁津模式:

  信用量化加减分

  业内人士透露,信用建设最为完备的地区当属浙江,据了解,在已经建成的浙江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汇集了46个省级部门报送的249万家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信用记录,数据库指标项达257类1823项,同时2007年就已经建立的个人平台已汇集20个省级部门报送的5612万户籍和流动人口信用记录,数据库指标项达到35类364项。

  在山东,也有相关市县开展了信用体系建设。德州市宁津县的“诚信宁津”即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板。

  据了解,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宁津县研究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强的细则作为对诚信主体行为的加减分标准,全县共制定了50条加分标准和830条减分标准。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个人和企业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道德建设等方面的行为准则。

  通过标准的量化,使原本模糊的道德指标变成了可查、可看、可用的实际分值,而这些量化标准必须有一套系统才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因此,宁津县投资26万元,聘请专业公司研发了一套诚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系统根据每个主体的成绩,将各类主体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系统最初默认所有人都是基本诚信的,每个人的基础分都是100分,即B级,伴随着加分和减分信息的录入实施动态管理,100分以上为A级,其中包括A-AAAAA五个等级,A级越多,诚信等级越高,85-95.9分为C级,为基本不诚信,85分以下为D级,为严重不诚信。A级以上的诚信主体有加分事迹才能获得,须通过自主申报、初步审查、公示名单、审查认定、行文命名等严格的程序产生。

  县长高秀鹏介绍,该县不仅有因诚信等级高而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和个人,而且有近20人(次)因为不诚信受到限制。在这种诚信体系之下,宁津县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从2012年底的15.92%,下降到去年的3.3%。(齐鲁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