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趋势】

  电力编制职工越来越多

  鲁能俱乐部,是一家国企俱乐部,就目前现行的制度来讲,国企,尤其是电力这样等级森严的国企,往往带有半政府化的烙印,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企的干部大都有行政级别,比如副厅、正处、副处等等。这种等级分明的制度,实际上对俱乐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是总经理更换的制度严重影响俱乐部运作,这在之前已经无数次被提及。

  回到员工激增的话题,和多年前相比,单就鲁能俱乐部而言,不算整个鲁能体育文化公司,鲁能的员工数量就膨胀了3倍,考虑到俱乐部发展的需求,我们认可一定程度的膨胀,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急速膨胀的过程中,有人看到鲁能俱乐部公开招聘管理人员吗?

  在最近几年,尤其是刘宇上任之后,鲁能开始了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侯志强、范学伟等一些专业人士被纳入俱乐部中层,此举也得到了外界一致的认可,同时,鲁能也挖来了一些技术分析方面的专业人才。

  但这些人的数量并不多,至少根据记者的了解,最近几年新加入俱乐部的专业人才不超过10人。另外,像翻译、司机,数量也增加较多。但他们仍旧不是鲁能人员激增的根本因素,那么,其他的人都是哪里来的呢?

  记者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电力编制员工开始加入俱乐部,目前并没有准确的数量,根据鲁能内部方面人士的估计,这个数量在20到30个人左右。“他们很年轻,除了一小部分有过工作经验之外,比较普遍的是大学毕业生,他们都是电力系统的,有电力职工的编制,经过一个基本的爬电线杆子之类的培养,他们就来到了俱乐部,问题是,他们应该去电力业务公司啊,来鲁能俱乐部算是干什么的啊。”有人这样告诉记者。

  也有人这样分析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电力编制职工进入俱乐部:在电力系统,尤其是供电公司,正式员工的编制是非常紧张的,但鲁能俱乐部方面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些人的家庭背景,有人这样描述:“都是些“特殊关系”进来的。”

  激增的员工,并没有为鲁能插上腾飞的翅膀。以记者可以接触到的员工,实际上也就是业务员工来分析,在以往的时候,俱乐部内部除了财务人员之外,球队所有人员,俱乐部的公关部(现媒体部)人员、办公室人员(现综合部),包括司机们,记者们都会非常熟悉,但现在,干活的还是那些人,除了领导层之外,其他基本都是招聘的合同制员工,当然,绝不是说电力编制的职工就不会努力工作,也有一小部分电力编制员工对足球非常热爱,也在很努力地工作,也渐渐被外界熟知,但这样的专业人员是非常稀少的。

  其实,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受制于环境,不管是电力职工还是招聘员工,智商和能力不会有太大差别,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因为是电力编制,如果在俱乐部干不好,这些职工完全可以调到别的公司,甚至照样升官,这种“铁饭碗”直接降低了这些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相反,招聘员工有着内在的动力去做好工作,前提是俱乐部提供一种完善的激励制度和被认可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