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门立法听民意,眼皮底下“晒”执法,山东省司法厅交出年考答卷

  2018年10月,原省司法厅和原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职能整合重新组建山东省司法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司法厅。如今,重组后的山东省司法厅已满周岁。

  对机构重组一年来的工作如何评价?“重新组建后的山东省司法厅形成了‘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格局,伴随着新职能涌现出了法治新气象。可以说,这一年是政治强化之年、改革创新之年、奋进跨越之年。”面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的提问,山东省司法厅厅长、党委书记解维俊如此评价。

  在解维俊看来,重组后的省司法厅成为法治综合部门,职责定位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工作边界拓展到整个法治建设领域,机构职能实现了历史性系统性重塑。

  全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现场会在青岛胶州观摩。

  德州市德正公证处到医院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莒南县司法局发挥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

  家门口的立法听证会

  今年5月,烟台市长岛县,《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立法听证会选在了渔民家门口,深入群众探索良策。长岛生产企业、居民、渔民养殖户、律师等围绕立法重点、难点,提出众多立法意见和建议。而在此之前,省司法厅已经两次专门赴烟台调研。2019年10月1日,《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省第一部海岛生态保护的创制性立法。

  “司法厅坚持开门立法、阳光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渠道,通过各种方式‘问法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健全完善公众意见表达、采纳和反馈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山东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表示。

  今年,首次就制定《山东省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条例》进行问卷调查,向省内110个乡镇政府、100余名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强化立法调研,通过建立立法联系点、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认真调查研究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

  “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灵魂。2019年7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是引领和推动改革的创制性立法,是全国首部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保障,制定或修改村务公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子等方面的法规和农田水利管理办法等规章,积极推进“三农”法制建设。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重大发展战略,为配合这一战略实施,制定或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港口条例、实施渔业法办法以及渔业资源保护、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为推进“海上山东”发展战略提供法制保障。

  一年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省司法厅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完成地方性法规规章12件。

  行政执法戴上“金箍”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据统计,约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政府和部门规章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去年以来,山东省司法厅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行政执法的源头、过程、结果等进行全面规范。”解维俊说。

  “三项制度”带来的执法环境之变,群众最有发言权。“以前,执法人员话少,说出来也是硬邦邦的官话。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检查还是处罚,都会对法律规定做耐心解释,讲得很透彻,让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济南一位商户说。

  今年以来,适应机构改革形势要求,山东省司法厅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清理工作,确认行政执法主体7646个、行政执法人员16.6万名,分别比清理前减少26%和23%,加强了对执法权行使的源头管理。

  不仅如此,按照“三项制度”落实要求,开发建设了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统,实现行政执法的网上办理,对行政执法过程的规范更加严格,执法结果的公示更加透明。在济南,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数据公开办法,通过行政执法数据的公开,全市各级部门的执法情况都“晒”在公众眼皮底下;在胶州,执法行为安上了“电子眼”,实现了从案源登记到执行完毕的全程网办、全程监控、全程留痕。

  一年来,省司法厅发挥行政复议倒逼规范执法的制度优势,通过政府内部纠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目前,我省行政复议案件每年在1.5万件左右,案件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四位。案件涉及的行政管理领域已达39个,几乎涵盖所有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集中在公安、自然资源、劳动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等领域,占案件总数的77.6%。复议事项主要涉及土地征收、房屋征收补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息公开、行政不作为等,占受理案件总数的85.7%。

  随着行政复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网上申请已成为现实,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申请行政复议,极大地方便申请人。

  法治背后的民生温度

  “这是供货商和企业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你们要去法院起诉,才能要求供货企业返还供货款……”今年初,烟台一家经销企业人去楼空,100余名供货商聚集到一起并声称要闹事,有人拨打12348热线求助,经过调解,一场即将发生的群聚闹事事件成功化解。

  这仅仅是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的一个小小缩影,像这样的纠纷化解在全省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司法为民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本功。”解维俊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开展精准法援活动150多场次,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近5000人次,各地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3万件,解答法律咨询32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34%,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8.8亿元。

  办理各类公证事项39万件,化解各类纠纷14万件,12348热线解答法律咨询11.5万余人次,完成各类司法鉴定6.2万件,全省律师担任各类法律顾问6.1万家……这是今年上半年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作为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法律服务,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比这串数字更有温度和力度。

  一组组数据展现的是政策的温度、民生的改善,更是全省司法行政人背后的“功夫”。

  3月份,解维俊在一线开展调研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服务群众最广泛、最直接、最贴心的民生工程来打造。

  “司法为民正是体现在一个个案件中、一项项措施上和一桩桩具体实事里。健全的法治环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坏的关键指标,要解决社会营商环境中的这些矛盾,最根本的是法治保障。”解维俊表示。

  重组是整合更是融合,是机遇更是挑战。新职能新形势新任务,对全省司法行政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机构改革后,司法行政系统形成了法治工作者、刑罚执行和戒毒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三支队伍,实现了人员大团结、人心大融合、事业大发展,成为推动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的重要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崔岩 通讯员 毕于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