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居民领到养老金、创业者可申请贷款,济宁人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2009年济宁开展新农保试点时,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2019年1月份,65岁—74岁居民养老金提至123元,75岁(含)以上提至128元。

  2004年,济宁全面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工作,那时只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最高额度2万元;2019年,申请人扩至十类人员,其中个人最高可贷15万元,企业最高可贷400万元,并均享政府贴息。

  近年来,济宁的诸多社会保障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尤其是城乡居民养老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受众面不断扩大,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济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济宁市人社局递交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住上敞亮楼房

  还领到了养老金

  2012年,对济宁高新区居民张建法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这一年,他们一家人搬到金色嘉苑社区,从平房住进楼房;这一年,他满60周岁,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

  “那一年,金色嘉苑社区第一批村民上房,我们家毫不犹豫,搬进了崭新、敞亮的大房子。”作为一生中少有的大事记,张建法对那段日子记忆深刻,考虑到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没有负担的老两口,毅然支持街道和村里搬迁动员,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张建法是黄屯街道张厂村人,村子位于铁路北,交通生活比较不便,一家人仅靠10亩田地为生,收入十分有限。即便如此,2010年开始,高新区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时,张建法给自己和老伴按每年500元的缴费基础,参加了养老保险。只交了两三年,老伴和张建法先后达到60周岁,开始享受养老保险金领取待遇。

  转眼7年过去,张建法的养老金从当初的每月几十元,再加上政府为被征地农民发放的居民养老保险金,达到了今年的每月400余元。这几年,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不再种地的老两口并没有闲着。张建法在社区广场从事保安工作,如此一来,加上养老金,土地征收补贴以及工资收入,老两口每人每月都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不仅够花的,还能给小孙子几个零花钱。”说起这,张建法满脸都是幸福。

  不仅如此,张建法的母亲健在,97岁高龄的老人,不用缴费,每月还能领取着养老金,再加上高龄生活补助等补贴,她每个月的收入达到500余元。

  2最初怕上当

  现在主动缴费

  同样居住在金色嘉苑社区,赵庄村的孙兆轩今年正好60岁,他也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作为村里的会计,他更清楚“新农保”刚试点时,并不受村民信任。

  “那时候都是在村里收现金,虽然缴费档次不高,老百姓还是不相信,怕上当。”孙兆轩说,赵庄村有一千余人,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宣传,那一年最终仅有200余人缴费。

  然而,和大部分村民持怀疑态度不同,2010年,电力二处农场的陈升兰和丈夫按照1500元的缴费档次参加了“新农保”,这在当时是比较高的。“都是国家政策,跟着走就对了。”对陈升兰来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她还将给自己和家人提高缴费档次。

  现在,事情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缴费的人员达到60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这一下,当初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们,都相信了。”提起这,孙兆轩不禁笑了,眼见为实后,村民们的缴费积极性一再攀升,如今,不仅村里的参保率接近100%,每年快到缴费时间时,村民们总是询问什么时间开始缴费。

  “2018年居民养老保险全年参保9232人,共征缴52万余元;2019年上半年养老保险集中征缴工作已全面完成,32个村已通过税务系统申报缴费,共计44万元。”黄屯街道劳动就业办主任许中艳介绍,如今,黄屯街道办事处正常领取养老金人员是4986人,其中基础养老金118元,满65周岁每月增加5元,满70周岁每月增加10元。街道办事处合村并点居住后,年满60周岁的居民,还可享受200元的生活补助,以及每年免费体检等服务。

  去年发放20亿元

  老有所养有保障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一项统筹全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基本制度安排,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金色嘉苑居民的故事,是全市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历程的一个缩影。济宁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副科长李瑞霞介绍,1994年开始,济宁市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农村居民以储蓄积累的方式自行养老,国家没有任何补贴。2009年开始,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济宁市先后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于2011年7月实现了全覆盖;2014年又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整合,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居民有12个缴费档次可以选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12.9万人增加到447万人,待遇领取从12万人增加到131.4万人,基金累计结余从3.8亿元增加到94.5亿元。”李瑞霞介绍,其中,城乡重度残疾人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个人缴费部分由统筹地政府按照当地当年最低缴费档次标准为其代缴;重度残疾人(经鉴定为一、二级残疾)、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可提前5年享受养老金待遇,从55周岁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2019年,济宁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府代缴范围。

  在待遇方面,2009年,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经过7次调整提高达到目前的118元。2019年1月份,将65岁—74岁待遇领取人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23元,75岁(含)以上待遇领取人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28元。养老金发放从2009年的1322.87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0.27亿元。

  可以说,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为老年居民发“工资”。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惠民利民的一大德政,更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尊老、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今后,济宁市还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它们发展壮大

  受益创业担保贷款

  山东潘多拉酒店管理公司、山东起跑线母婴健康管理公司、山东尚核电力科技公司,这本是三家完全不相干的企业,但作为创业担保贷款的受益者,又给它们身上打上了相同的标签。

  早在2012年,运河城六楼的潘多拉烤肉曾是不少济宁人周末打卡的地点。如今,潘多拉烤肉已成过往,公司转而在国内做大企业团餐、承包美食广场,前景无限。去年,公司又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在济宁高鸿智汇写字楼,打造“WEFOOD·任创汇”孵化器,在仙营北里上马网红美食街,为任城区乃至济宁市的新农业、新食品、新餐饮项目等中小微企业赋能,促进其健康长久发展。

  “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帮企业解决了很大资金问题。”公司后勤负责人高洪波说,公司已经直接带动500余人创业就业。

  2003年,下岗女工陈梅创办家政服务企业,起名起跑线。经过16年的发展,当初只有3人的小公司,已发展成国内百强家庭服务类企业,下设4个工商注册公司和2家民非机构,吸纳大学生就业200余名,累计为2万多名40、50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

  一路走来,起跑线公司获得了济宁市人社部门的诸多政策支持。其中,该公司是第一批享受到小额担保贷款(现更名为创业担保贷款)福利的企业。“先后获得过两笔无息和贴息贷款,一笔15万元,一笔200万元。特别是200万元贷款,为企业在发展过中提供了极大地资金支持。”对此,作为公司一员,山东起跑线母婴健康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丽君很感激。

  同样,受益于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山东尚河电力科技公司从最初的6000平方米一间厂房,扩展到如今的3万平方米大车间,从当初的8人增至300余人。不仅如此,公司还取得了军工国标资格,拿到军工订单,成立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主编、参编各一项国家标准等。

  十类群体

  最高可贷400万元

  早在2012年,济宁市就获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一直以来,济宁市不断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提升扶持力度,使创业路更加顺畅、创业者更加舒心。今年以来,济宁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4亿元,开展创业培训9887人,创业活力凸显。

  创业担保贷款,是国家出台的一项解决就业压力、扶持创业人员贷款的惠民政策。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项担保基金,选择适当的商业银行作为经办机构,将担保基金存入经办机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经办银行共同落实贷款的考察、审批、发放、回收、贴息等工作。

  自从政策推出以来,济宁市人社局采取“双降+双升”方式,不断降低贷款门槛,提升扶持力度,切实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济宁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创业贷款担保服务科工作人员介绍,“双降”是指降低降低贷款申请门槛和降低贷款担保门槛。

  在政策受众范围和扶持力度方面,济宁市人社局进行了“双升”。工作人员介绍,自2004年以来,该政策从只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最高额度2万元,逐步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满释放人员、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共十类人员,均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个人申请贷款额度最高可到15万元,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申请贷款额度最高可到400万元,并且均由政府根据政策情况给予贴息。

  培训加实训

  助力“双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济宁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并以打造“双创”升级版为契机,建设创业平台,做好创业培训,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根据计划,各县市区辖区内至少有一处生产型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楼宇型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正常运作,至少可容纳50户以上创业实体入驻。园区内明确划分孵化、成长、培训、服务等功能分区,设置有固定的办公场地,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一定数量的管理服务人员,并达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标准,具备“即入即开”条件。如今,全市市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达到24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创新创业的支撑服务体系。

  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邀请专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一对一咨询、理论培训、观摩实训和对接服务等全方位培训,并提供后续6个月的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提升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帮助创业者解决生产经营所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近年来,济宁市人社局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的机会,积极与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等高校协调,由创业大学出资在高校建设创业培训基地,让在校大学生就近就地接受创业培训。一方面强化创业培训,根据创业培训标准,通过基础知识、沙盘模拟、在线考试等方式,提升参训学员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济宁市强化创业实训,开展项目路演,对“试创业”的学生给予免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等政策支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徐文锋 衣媛 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