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标题:22万户油田居民“转身”变市民 “油田人”和“地方人”从交错走向相融

  核心提示: 前不久,家住东营胜凯小区的76岁老人吴义本发现,在家门前服务多年的党员服务社搬走了,小区里来了一群陌生人。

今年5月,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凯社区居委会挂牌。通讯员供图今年5月,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凯社区居委会挂牌。通讯员供图

  原胜利油田胜南社区物探卫生院正式更名为东营区牛庄镇卫生院暨东营区人民医院牛庄分院。分离移交地方后,沿用油田和地方两种医保,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通讯员 刘铁 摄  

  前不久,家住东营胜凯小区的76岁老人吴义本发现,在家门前服务多年的党员服务社搬走了,小区里来了一群陌生人。在党员服务社曾经办公过的楼门前,还换上一块新牌子: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凯社区居委会。此时吴义本才知道,伴随着这一切的发生,几十年来他作为胜利油田“企业人”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就在他居住的这座城市,22万户、50多万名“油田人”和他一样也正经历着这场转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光照

  通讯员 于佳 李敏

  居委会是干吗的

  油田不管了吗

  两个月前,在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刘茜接到工作调令。新岗位在胜凯社区,那里曾归胜利油田胜北管理中心管辖。

  5月29日,胜凯社区居委会成立,曾经的油田小区——胜凯小区被正式纳入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管理,更名为胜凯社区,刘茜被推选为这里的居委会主任兼社区书记。

  位于胜利采油厂驻地的胜凯社区,拥有2700多户居民,一跃成为辛店街道社区规模最大的居民区。虽然与原单位相隔不到2公里,可是对从来没有接触过油田的刘茜来说,仿佛走进一个陌生的世界。服务人群不同、层次需求不同,就连思想观念也存在着差异。

  就在刘茜忙着熟悉环境的时候,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玉,正在为新成立的居委会人员筹备培训事宜。据了解,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原先管理着18家工作站和52个居委会,一个月前,他们从胜利油田又接管过来10万余户居民,新成立了42个居委会,刘玉的工作量几乎翻了一番。

  怎么发挥好居委会职能?怎么让居民少跑腿儿就能在小区办理业务?怎么既不降低标准又能搞好社区服务?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除了睡觉,刘玉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

  面对新情况,同样纠结的还有吴义本和他的邻居们。居委会是干吗的?油田不管了吗?以后遇着事儿咋办……

  油田小区变城市社区

  81家居委会选举完成

  刘茜和吴义本的生活,原本像两条不会发生交集的平行线,每个人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

  在很多东营人的观念里,由于历史和企业原因,东营存在“地方人”和“油田人”的划分。在吴义本眼中,他习惯把东营称为“地方”,那是一个在生活上离自己“很近”又“很遥远”的地方;而在刘茜眼中,油田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圈子”。不过,现在这种生活正在被改变。

  2016年6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把“三供一业”、医疗、教育、消防、社区管理、市政设施等职能移交给政府管理。

  胜利油田“四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被国务院确定为独立矿区分离移交试点单位。胜利油田公共事业部服务协调室负责人张宝军认为,从另一个层面讲,这也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回归,对企业来说,需要轻装上阵专注主业。

  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胜利油田,由于没有社会依托,为了保障油田生产建设和员工群众生活需求,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遍布油区的社会服务体系。

  50多年过去了,在东营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企业办社会职能不断发展壮大,跨越了东营、滨州、德州、淄博等6个城市、14个县区、199个小区、22万户居民。

  一个城市“两张皮”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终究要得到解决。截至2019年6月18日,东营市范围内81家居委会全部选举完成。按照地方政府批复93个居委会的指标,胜利油田办社会职能中的社区管理移交工作进入尾声。

  胜凯小区从油田小区变为城市社区,包括吴义本在内的22万户、50多万名居民,也从企业人变为城市人。

  油地相融

  是一座城市的进步

  与东营区文汇街道蓝天社区一墙之隔的马路市场,脏乱差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就在前不久,这块“顽疾”被根治了。

  蓝天社区原属于油田管辖,分离移交前,小区物业只管墙以内,而围墙外面的事只能干瞪眼。原因就是油、地双方各管各的,油田物业没有执法权。久而久之,一些地方就变成卫生死角。

  蓝天居委会成立后,李健从营园社区来到这里担任负责人。他把情况反映到东营区城管执法部门,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居委会一成立就办了件漂亮事,让蓝天社区的居民竖起大拇指。

  在东营区的另外几家地方社区和油田社区,便民服务、文体活动以及对病残弱势群体的慰问等帮扶共建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文汇街道油建社区居委会还派工作人员前往营园社区居委会,跟班学习工作经验。

  互相帮扶、相互渗透加快了油地融合的脚步,不仅在管理上相互促进,资源上还实现共享,为居民搭建了很多服务平台。其实早在五年前,李健就发现了融合带来的好处,他在营园社区的时候曾与油建社区建立过合作。

  在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金华看来,从企业小区转变为城市社区,这是大势所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和企业找准定位、履行好本职工作的最好路径。看似简单的分离移交背后,无论对东营还是油田来说,虽然不是件易事,但却有长远意义,它能更好地帮助双方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他认为,这是一种思想的转变,更能看出一个城市的进步,社区管理职能的移交,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企业人”享受到作为市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与服务。

  “社区时代”的到来没有让吴义本和他的邻居们感到失落,生活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在家门口办理业务还更方便了。

  每个月的15日,吴义本收拾好工具,准时来到固定的地方给居民义务理发,唠唠家常,享受着安逸的晚年生活。对刘茜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接下来还有大量的社区工作要做,毕竟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延伸阅读     

  分离移交不只是 单纯给企业“甩包袱”

  2016年6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随后,经过油地双方充分对接,胜利油田将旗下拥有的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和物业管理等“四供一业”业务逐步移交地方政府。

  在油田会战初期,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油田逐步建立起遍布油区、自成体系的服务系统,配套完善了医疗、教育、物业等办社会职能,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根据地”“大本营”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油田办社会职能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几年,矿区板块资产创效能力低、办社会负担重、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矛盾加剧,特别是2019年后,矿区将面临不移交就没有维修改造资金,不移交就享受不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移交就保证不了小区品质提升的境地,倒逼机制已经形成。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既是改革之需,又是惠民之要。”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乔恩言坦言,分离移交工作并不只是单纯给企业“甩包袱”,而是实现多方共赢。

  对于国家来说,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促进政企分离、职能归位,有利于发展壮大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做优国有经济,同时也有利于完善政府公共管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对于油田来说,可以聚焦主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好地履行国有企业“三大责任”;对于油田居民来说,通过分离移交维修改造可以改善生活居住环境;通过专业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接入政府公共管理大体系,融入社会服务保障大秩序,进入市场化运行大环境,居民服务和权益保障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目前,胜利油田158个分离移交项目业务、资产移交基本完成,家属区“四供一业”维修改造等工作稳步推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光照 通讯员 朱向前 史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