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街巷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多个群体的记忆,作为老城中心的芙蓉街就是这样一条,以致在今年11月进行封闭施工时,引起众多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广泛关注。在历经封闭50多天的改造之后,芙蓉街开街纳客在即,明府城管理中心相关人员表示,突出老济南特色不仅要修旧如旧,更要经得起民意和时间的检验,对于类似老街区、老建筑的改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0多天施工改造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对其他老街区的改造提升有什么样的示范意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陆续推出盘点报道“解码芙蓉街疗养”。

开街前的芙蓉街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来看新鲜。开街前的芙蓉街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来看新鲜。

  以修旧如旧为原则

  老济南乡愁有归处

  修旧如旧,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字面看是“把旧的东西修理完了,还像旧的东西。”而对于“旧”字的解释和界定,大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在如今济南的老街巷中,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然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大概只有芙蓉街了。再加上芙蓉街的“网红”地位,这使得明府城管理中心以及主设计方在反复论证两年多时间之后才正式开工,进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规模改造施工。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是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新要求。

  对于老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描写已是深入人心,历史上的芙蓉街名字得自街上芙蓉泉,这里也是最能体现济南泉水文化的特色。清代诗人董芸也写出了“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的诗句展现这样的特色。

  在此次芙蓉街的最初设计版本中,尽可能恢复提升芙蓉街老的历史风貌也是作为本次施工很重要的一方面,包括老青石路面的铺设以及恢复芙蓉泉、梯云溪的历史风貌。按照记载,济南历史上的老街巷都是老青石板路面,提前两年,相关人员跑了省内多个城市,在多个老石材回收点收集了几千块旧青石板。经过多少年岁月打磨的老石板铺在芙蓉街主街面上,也不由让大家眼前一亮。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说,“只有这些旧石板,才更有历史沧桑感,铺上之后才能从脚底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

  在施工中,距离芙蓉泉几米远的位置发现一处新泉,这样的发现让明府城管理中心以及设计方兴奋不已。规划中按照历史要恢复济南“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这样的两处泉水,尤其是新泉又处在芙蓉街主街面上,温润的泉水就这样流入了芙蓉街。尽管后期方案一再进行修改,但最终的芙蓉泉广场区域,泉水从芙蓉泉流经老石板水渠,流入芙蓉街,这里也有了亲水平台,让很多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惊叹于这里的变化,“修旧如旧,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旧,而是对于历史风貌的恢复,修复的是人心,让大家的乡愁更有归处。”明府城管理中心相关人员表示,突出老济南特色,在对于类似老街区、老建筑的改造上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修旧如旧,这样的改造更要经得起民意和时间的检验。

商家正在加紧开业准备。商家正在加紧开业准备。

  绣花渐进式微改造

  还老建筑本来面貌

  之所以选择在冬天对芙蓉街实行封闭施工,相关部门也是经过了慎重考虑,从11月到元旦期间,这对于一直热闹的芙蓉街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在征求了业户和周边居民的建议,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带来的影响,原定于70多天的施工时间,只能压缩到50天左右完成。没办法,施工人员只能24小时不停工,地下管线、管网等工程的铺设仅用了20多天时间就完成。

  名义上是封闭施工,也只能是暂停商户营业,但芙蓉街周边还住着大量的老居民,尤其很多年龄大的老人,每天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施工中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出行以及施工带来的噪音等影响。施工中,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包括地下管线的铺设、混凝土图层以及老青石板路面铺设等等,逐段进行。在所有工程中,芙蓉街北段、南段最先完成,然后逐渐向中间渗透,而一直保留其中一到两个出入口能够正常通行,为老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作为芙蓉街上一处特色进出口,起凤桥街也是济南的特色老街巷,在两条街巷交界的胡同内,一座几百年的老建筑在前期调研时跃入明府城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的眼帘,但老建筑立面经过了后期的多处处理,石墙之间进行了偏现代化的勾缝处理,上面的老青砖表面也被喷涂了稀料,老建筑的魅力被掩藏起来。本着绣花式微改造的思路,施工人员用锤子、撬棍一点点清除掉后期加入的现代化勾缝,用铲子一点点铲除老青砖上喷涂的稀料,露出老建筑本来的历史面貌。

  对于本次施工改造,明府城管理中心主任朱俊如总结,作为济南老街巷的一张代表性名片,通过这次提升改造,也是在逐渐擦亮这张名片,从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网、路面铺装等处入手,下一步要逐渐向路面、平面、业态进行提升。但不论怎么样的规划和变化,不能脱离实际做设计和规划,要保留芙蓉街的历史和人气。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作为几百年老街巷的芙蓉街,历史记载很多,老济南特色明显,通过升级改造,不仅仅是对于环境的提升,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恢复,相关人员透露,恢复泉水市井生活也在下一步设计改造计划中,不仅是游客,济南市民也会感受到一个全新的老济南。

芙蓉街上的新泉开始流淌。芙蓉街上的新泉开始流淌。

  让现代人踏上历史不失为一种好设计

  在本次芙蓉街提升改造中,历史记载中,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打造的梯云溪作为重要历史一直被提起,从最初的恢复梯云溪,到后来的局部恢复,再到最后在芙蓉街北段发现梯云溪遗址的再规划,设计方案也随着芙蓉街施工的进度一直在更改。

  实际上,这并不是芙蓉街首次大规模施工,为何这次会有这么多的惊喜发现呢?明府城管理中心主任朱俊如介绍,对于老城、老街巷的改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修修路、改改房子,而是重点在历史文化保护上,这种历史文化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次的芙蓉街提升改造过程中,重在文化挖掘、文化保护上下功夫,对于有价值的泉水遗存、文化遗址等等,都要进行保护。“工期非常紧张,所以施工现场出现了这边赶施工,那边在考古发现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把这些发现保护下来,并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泉水文化。”朱俊如表示。

  在芙蓉街50多天的封闭施工中,从发现新泉到街面上发现古水道、老石板路面,再到后来文庙南广场前挖出疑似梯云溪遗址、明朝泉水暗渠、老石板路等等,也多归功于明府城管理中心相关人员每天在工地上的值守。相关人员表示,一方面是保证工期按时完成,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于施工中的历史发现随时监控,及时联系考古专家进行现场勘查判定。在文庙南广场的施工中,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何利多次到现场,在发现历史遗迹的位置指导施工,对于发现的老瓷片、老石板等进行年代判定,“对于历史文化老街区,这样的挖掘和施工是很有必要的,展现历史,为城市留下了记忆。”何利建议,对于这些遗址的发现,比如泉渠以及老石板路面,最好的保护就是展现出来,泉渠可以更好地展现几百年济南的泉水文化,老石板路面则更好地展示芙蓉街的历史风貌,“让现代人走在几百年前的老路面上,不失为一种好设计。”

  如今,芙蓉街施工即将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打造和氛围营造,文庙南广场前因为工期紧张,暂时只是恢复广场南侧的道路通行,对于北侧的历史考古发现,方案还在设计中。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倩 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周青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