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景(故宫博物院供图)养心殿内景(故宫博物院供图)

  山东24小时济南6月20日讯 养心殿,是清代八代帝王的起居之所。多年以来,养心殿都未完全对公众开放,但尽管如此,这里仍是故宫的热门展区。参观养心殿,似是回到100多年前的大清王朝,不仅看得到当时皇帝治国理政的方式,还能走进皇帝的娱乐生活、宗教世界。7月3号,山东博物馆“中正仁和——走进养心殿”即将开展,本次展览为1:1原状复原展览,相信您可以在观展过程中体会时空穿梭之感。

  这次展出的各种陈设都是真的! 1:1复原其前殿、内饰

  养心殿,位于故宫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院落主体呈“工”字形结构。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分明间、东暖阁、西暖阁三大部分。后殿宽五楹,房屋一间为一楹。正殿与后殿之间有一条穿堂相连接。院落两侧有东西配殿,为佛堂;院落的东面、西面有围房与后殿相连,使得整个养心殿院落呈现一个半包围形态结构。养心,取意于《孟子·尽心篇》:“养心莫善于寡欲”,提醒皇帝要善于控制自身的欲望,滋养美好的心性品德。

  养心殿明代已有,在明代,养心殿是皇帝起居听政之外闲居的宫殿,也是皇帝常常用膳的地方。直至清末,这里一直是清朝政务决策地,所有的关乎军国大事的决策几乎都是在此处产生并宣布于天下的。

  6月12日,带着对养心殿的种种好奇,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推开了通向养心殿的院门。据介绍,由于“五年修缮计划”,这扇大门于2015年关闭,故宫的游客们只能站在门外向里张望,试图看到大清王朝皇帝们在这里的工作、生活轨迹。

  2016年至今,故宫博物院先后将养心殿“送”到北京首都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一改曾经“对外开放,也不过是游客趴在玻璃上,垫着脚向里看”的展示方式,对养心殿进行原状复原。

  “各种陈设都是真的,1:1完全复原了其前殿、内饰。”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原状陈列组副组长王彦说,观众走进展厅,就如同走进了养心殿。在王彦看来,这次养心殿“走出”紫禁城,“摆驾”山东博物馆,带给山东观众的,不仅仅是看到皇帝的日常工作形式,更能看到皇帝的生活。

  透过文物看大清王朝: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养心殿记录了那个时代中的大事件。”王彦望了一眼养心殿大门,郑重地说道,“这次我们会展出多组有特点的文物,这些文物记录了那个时代。”

  王彦告诉记者,本次展览展出的“中正仁和”匾,非常值得一看。其正是当时雍正帝御题的匾额。该横匾木骨包锦边框,屏心镶锦边,上书“中正仁和”四字,中钤朱文“雍正御笔之宝”。“中正”、“仁”、“和”,这些概念在儒家经典中很常见,大意是要实行中庸之道、施行仁政、内外和衷。

  养心殿造办处的文物展示同样亮点荟萃。据了解,造办处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有“造办处六十一行”之称。造办处制器的类型、工艺、材质、造型、纹饰等体现了皇家的礼仪、审美等需求,也代表了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这次展览将展示出造办处的运营方式、经典作品,“比如,这次我们会给观众展示造办处制作的西洋钟表的机芯,更直观、更贴近。”王彦介绍。

  悉数这次展出的文物大类时,王彦谈到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显得格外激动。在王彦看来,看过三希堂的文物,会看到乾隆极高的文学修养,也可以了解乾隆设立三希堂的缘由。“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不仅会把《三希堂记》全貌展现,还有乾隆使用过的印章。”

  站在养心殿前,听着王彦对文物的介绍,记者对这次养心殿“摆驾”山东博物馆之行的兴趣更加浓郁。当天,记者有幸参与了故宫博物院文物点交过程,随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跃然眼前,记者的思绪多次被拉回一百多年前的大清王朝,也对即将到来的展览更多了一份期待。

  目前,距离7月3日展览开幕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为了让您对养心殿有更多的了解,在未来几天,大众网将推出三篇报道——走进东暖阁,讲述垂帘听政和明窗开笔的故事;走进三希堂,深入了解乾隆帝的文学造诣;走进皇帝的佛堂,从宗教信仰看皇帝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