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6月19日讯 《侏罗纪世界2》正在热映,暴走的恐龙、狂奔的人类给人视听震撼,影片中的帝王迅猛龙让人眼前一惊。与电影不谋而合,6月18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多达300多个,是一亿年前的恐龙的生活痕迹。
侏罗纪猜想证实!山东发现“群居恐爪龙”
《侏罗纪世界2》中出现的迅猛龙的“狼群”特征在此次发现中被印证,迅猛龙属于小型恐爪龙类,这批足迹中,有70余个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印证了小型恐爪龙类的群居特性,此外,这也是世界上首例群体性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据介绍,该足迹发现于山东郯城县,被称为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该处地形条件良好,横亘于临沭、郯城、东海、新沂四个县的马陵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一直延续到临沭岌山,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
2015年,国内知名的恐龙猎人唐永刚与化石爱好者柳洋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该地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足迹,2017年4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领队,临沂大学古生物所王孝理教授、张军强博士、郭颖博士等学者考察了这批足迹。
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都是寥寥一两种,但李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却包括了肉食性恐龙留下的三趾形中型兽脚类足迹、小型兽脚类足迹、微小型兽脚类足迹,以及两趾形小型恐爪龙类足迹;植食性的窄间距蜥脚类足迹,宽间距蜥脚类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共七种类型,整体超过300个足迹。
看看山东哪些地方还出现过“恐龙足迹”
恐龙足印化石群“现身”山东莒南县
这是在莒南县后左山村西岭上,一处不足10平方米的沙泥岩层上发现的多个恐龙脚印化石遗迹
据记者了解,2003年,在山东莒南县曾经也发现过恐龙足印化石群,经中科院古生物专家鉴定,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在国内罕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认为,此处为白垩纪沙泥岩中的恐龙脚印化石。
山东临沭发现庞大白垩纪“恐龙公园”
中国、美国、瑞士等国古生物学者近日宣布,他们在临沭的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了一个庞大恐龙足迹动物群。该遗址保存了大型蜥脚类、中型四足类、两种兽脚类、鹦鹉嘴龙类等丰富的足迹化石,对研究白垩纪早期恐龙的演化、迁徙有重大意义。考察队发现了罕见的驰龙类脚印,在全球数千个足迹化石点中,仅发现过8处驰龙类足迹。同时,发现了鹦鹉嘴龙这一类可爱的史前小恐龙足迹。这批新发现的足迹大大弥补了对应地层缺乏恐龙化石的遗憾。
在山东诸城曾发现过这些“恐龙足迹”
1964年末,一群地质工作者偶然发现恐龙化石后,诸城便开始上演一个个神话。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世界暴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组集群等等,诸城逐渐被冠以多项“最”的称号,名震世界。
1964年,山东诸城恐龙涧发现的“巨型山东龙”高8米、长1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也是鸟臀类恐龙中最高大的个体;1988年,诸城恐龙涧发现的“巨大诸城龙”高9.1米、长16.6米,创造了世界最高大鸭嘴龙的吉尼斯纪录;2008年,诸城臧家庄发现的“巨大华夏龙”高11.3米、长18.7米,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诸城鸭嘴龙身体庞大,新的发现一再刷新世界纪录,在鸟臀类恐龙中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2009年10月,在位于诸城市龙都街道库沟村北的恐龙化石挖掘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发掘。
2009年10月,一具尚不明属种的完整恐龙化石骨架从诸城运往北京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研究,参加发掘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著名恐龙专家徐星教授初步认为,这极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恐龙属种,是诸城恐龙涧自2008年1月进行第三次科学发掘以来的又一重大发现。记者了解到,此次恐龙化石挖掘工作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诸城市恐龙博物馆馆长李敦景告诉记者,此次发掘过程中不但惊现一具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化石,还首次发现了角龙类化石。
两排直径约为30厘米的恐龙足迹化石,在早白垩纪时期的岩壁上形成了一道180度的弧形,这道奇妙的弧形上共有28个恐龙足迹。2015年,在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棠棣戈庄境内发现的这组恐龙足迹化石,呈现180度半圆形状,恰好保存了恐龙转向的全过程,是世界首例,被恐龙专家称为“恐龙足迹拐弯化石”。专家称,此次发现对于深入研究白垩纪时期恐龙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在山东莱阳曾发现过这些“恐龙足迹”
莱阳市素有“中国恐龙之乡”的美誉,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等古脊椎动物化石重要的地点之一。
莱阳是新中国第一龙——棘鼻青岛龙发现的地方。莱阳还发育非常奇特的平原恐龙峡谷群,莱阳也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的诞生地。莱阳是真正的“白垩纪公园”。莱阳发现的许多恐龙类型是“侏罗纪公园”到“侏罗纪世界”系列电影中的恐龙明星。
莱阳古生物化石发现历史悠久,有三次大发现。第一次恐龙大发现是在1922-1930年。谭锡畴于1922-1923年在将军顶等地上白垩统王氏群和青山下白垩统青山群中采集到恐龙骨骼化石,在北泊子等地的下白垩统莱阳群中采集到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这是我国学者最早发现的恐龙和昆虫化石。莱阳第一次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揭开了我国恐龙和昆虫化石研究的序幕。
莱阳第二次恐龙大发现是在1950-1958年。1950年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师生在莱阳野外实习过程中,在将军顶和金刚口发现恐龙和恐龙蛋化石。1951年,周明镇首次报道了莱阳的恐龙蛋化石,这是我国学者最早发现的恐龙蛋。1951年,中科院古脊椎所杨钟健带领刘东生和王存义等组成的科考队,在金刚口发掘采集了一批恐龙和恐龙蛋化石,1958年杨钟健发表了“山东莱阳恐龙化石”这一著名的恐龙研究著作,详细研究命名了棘鼻青岛龙,同时还命名了鸭嘴龙类的金刚口谭氏龙,兽脚类的似甘氏四川龙和破碎金刚口龙,以及角龙类的中国鹦鹉嘴龙和其他可能属于剑龙类、肉食龙类和蜥脚类等恐龙化石,并首次报道了莱阳发现的翼龙类骨骼,这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翼龙化石。
此后的30年间,在莱阳陆续发现一些零星的古生物化石,包括莱阳谭氏龙、红土崖小肿头龙、杨氏鹦鹉嘴龙、宽边北山龟,以及多种恐龙蛋类型和昆虫化石等
名词解释
恐龙足迹是什么?
漫长的进化演变和瞬间的动荡,恐龙这一原本的地球霸主已经消失在地球上,但是它们存在的证据以化石的形式保留。
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教授张建平表示,与恐龙相关的化石主要包括恐龙骨骼、恐龙脚印、恐龙蛋和恐龙粪便化石。“只有在泥沙的温度、黏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
这些脚印能帮助科学家了解恐龙的习性。张建平认为,恐龙脚印可提供恐龙的类型、大小、数量和相对丰度、行走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另外,恐龙脚印也可提供恐龙足部形态和脚趾数目等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恐龙脚印还保存有皮肤印痕,为研究恐龙皮肤结构和恐龙复原提供珍贵信息。
(闪电新闻编辑 高亚南 柴慧娟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