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闵子骞路便民菜市场西侧,有一位摆地摊的92岁老太太程花明。在济南闵子骞路便民菜市场西侧,有一位摆地摊的92岁老太太程花明。

  老太太坐在临近商铺店主提供的椅子上,照看着自己的小摊。扫帚、篦子、簸萁、丝瓜瓤……这些日常家用的小物件,构成了老人小摊位的所有品种。最大个的扫帚每个也就10多块钱,小一些的卖得更便宜,采购成本低,卖的也实惠。

  虽然来往的路人很多,但真正前来购买的人却很少。记者采访时程花明老人已出摊三个多小时,但是生意有些冷清。 

  “还没挣一毛钱呢,昨天这个时候就卖了点了,干这个买卖这个买卖就是碰,这个定不住。”虽然挣得不多,但是老太太却很乐观。“一个人也没什么事,出来摆摊也就是玩玩,散散心,跑着玩啊。”在老人眼里,摆摊不仅是为了赚钱,更多地是打发闲暇时光。36岁那年程花明跟随丈夫来到济南后靠卖蔬菜赚些家用。曾经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与丈夫先后养育了两个女儿,女儿都早已先后成家,如今最小的女儿已经55周岁。

  “他们都很好啊,我小外甥女就在姚家住,中午晚上常给我来送饭送好吃的,两个孩子也常来看我。”邻居们都说老人从不挑食,有时候晚辈有事来不了,她会在附近随便买点馒头咸菜充饥。或许老人那一代人的胃,或许比世间所有的记忆,都更懂生活。含辛茹苦多年,老人知道生活不易。 

  “那个时候洪水来了,冲倒塌了房子,俺爸爸就搭了天棚就把我们举在上面,害怕把我们冲走了,可不容易了。” 回首儿时岁月,老人百感交集。程花明济阳县老家在历史上是黄泛区,儿时的记忆就是家乡不断的遭受洪灾,吃不饱肚子是经常的事,勤劳的父母养育了程花明兄妹四个,最小的弟弟已经84岁。

  老人说,丈夫以前在百货公司工作,退休后两位老人经营了一个蔬菜摊位,经常天不亮就去市场批发蔬菜,每次都会骑着三轮车拉一百多斤,日子不是很富裕,老两口相依相伴多年,始终如一,平淡至极却也感人至深。

  “那个时候挺好啊,俺那老头挺忙,日子也过得有滋味……” 味道上升为一种幸福的表征。至味入心,味到深处即是家。 25年前相濡以沫的丈夫去世。或许是岁月抚平了伤痛,回忆起丈夫,老人语气很平静,或许在内心深处,依旧保留着那份对逝者最深沉的追忆与情动。

  世事变幻,居于城市一隅的这个小摊位的主人,还是踩着自己不变的步伐前进。每天九点准时出摊,准点吃饭,及至华灯初上收摊,56年雷打不动。

  早年生活的磨砺给了老人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年事已高,但老人从不服输。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老人去年还经常骑着三轮车,出于安全考虑,孩子们现在坚决不让她再骑车外出。周围邻居说,老人不愿与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每天坚持出摊,从家到摆摊的地方老人步行需要五分钟,孩子们不让骑车子了,她就走着去,如今,每天规律的摆摊生活,让老太太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