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站高架层正在施工,未来乘客在这里候车。首席记者 王健 摄新东站高架层正在施工,未来乘客在这里候车。首席记者 王健 摄
新东站立体展示效果。 首席记者 王健 摄新东站立体展示效果。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济南新东站是济南铁路枢纽的三个主客站之一,站区集石济、济青、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于一体,将形成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城市副中心区域。据悉,新东站共五层,格局和济南西站类似:一层购票,二层候车。铁路站场规模设计13站台27线,为了方便市民到站乘车,规划了18条公交线路。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东站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降水,需近百台泵同时抽水。

  一层购票二层候车

  济南新东站北临济青高速公路,南面工业北路,东至东绕城高速路,西向规划快速路,上下五层,地上两层,地下三层。17日上午,记者在新东站施工现场了解到,地下一层以及R3线预留通道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高架层的施工。

  “新东站和济南西站一样,采用上进下出的进出站客流组织模式。地上一层由南北进站厅组成,旅客在这一层购票;二层主要是高架候车区。”中铁十局济青高铁济南东客站项目管理部BIM中心主任冯子哲介绍,地下一层主要是出租车通道,兼做过境通廊;地下二层是社会车辆停车场;地下三层为轨道交通层,R3线和M1线从这里通过。

  根据设计方案,新东站站房南北全长408.60米,宽约160米,候车大厅由中间候车大厅、两侧卫生间等辅助房间、贵宾厅、旅客服务用房组成,南北端扶梯至高架层后设安检设施。

  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为5500人,其中石济、济青工程3500人,预留城际车场暂估2000人;远期高峰时段济青高铁和石济客专每小时发送量为5523人。新东站铁路站场规模设计13站台面27线,建成后年旅客发送量1433万人;而济南西站为8台17线。

  两条地铁线18条公交线

  新东站建成后,市民想过来坐车方便吗?新东站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无缝换乘。新东站北广场主要通过济青高速、东绕城高速快速集散,南广场主要通过规划路、凤凰路、工业北路、凤鸣路、开源路等道路集散。为方便济南市周边地区到达火车站乘车以及进出济南市,北广场设置长途汽车站,为旅客的集散提供更多的换乘选择。目前,车站规划运营线路16条。

  轨道交通R3和M1线经过新东站。R3线在济南新东站车场正方南北向通过,M1线位于南广场下方与R3线十字换乘,与铁路车站在地下层形成地下换乘枢纽。未来新东站将和北京南站一样,旅客不用出站就能换乘地铁。

  济南市交通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济南新东站枢纽目前规划了18条公交线路,南广场公交/BRT车站设置9条常规公交线路、3条BRT线路、2条公交专线;北广场设置4条常规公交线路;出租车蓄发车区位于国铁城市通廊两侧,设置24个上客位、36个下客位、288个泊位。新东站至机场约15公里,未来将开通摆渡车,实现空铁联运。

  车站站台距地面约6.5米,车站的模式为上进下出。南、北站房前面设进站高架桥,进站的出租车与社会车辆直接可以把旅客送到站台层。为保证站房与城市广场的连贯性,将南侧进站高架桥放置在侧式站房与基本站台之间。

  现规模是最初设计的3倍多

  “通车后,这边主要通行济青高铁、石济客专以及济滨、济莱等城际铁路。”济南铁路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到时候东部城区市民到青岛、石家庄方向将更加方便。济南将形成“三主一辅”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济南西站主要承接京沪高铁客流,南北贯通;济南站高铁主要是青荣城际和胶济客专。

  济青公司工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东站和济南站之间设计了联络线,到时候济青高铁部分车次会从济南站始发;新东站与济南西站之间也有联络线,石济客专也经过济南西站,未来济郑高铁可以通过联络线接入新东站。

  “目前铁路正在施工的是济青高铁和石济客专,共9台19线,剩余部分为城际铁路预留。”该负责人介绍,新东站在设计上比较超前,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济南站和济南西站都已经建成,难再扩容,将来承接城际铁路的主要是新东站。

  因为规划超前,所以设计方案也在不断调整,新东站的面积达到了7.9万平方米,是最初设计的3倍多。

  济南新东站片区的设计思路由规划大师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作为国际新城市主义和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要将新东站打造成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创造“和谐、舒行”的新片区。

  降水难近百台泵同时抽水

  对于项目施工本身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降水。济南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临近白泉泉城保护区,场地周边水系发达,存在韩仓河、龙脊河、小清河等多条河流。

  基坑工程的安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坑降水的成功与否,因此必须要将地下水抽出来。为此,项目部准备了近百台泵抽水。

  新东站规划一大亮点就是打造10公里长的“白泉-华山生态廊道”。这条绿廊东起新东站东侧的白泉公园,西至华山风景区,串起山体、泉水、河流,从而实现名泉与名山的连接,形成120米宽的复合型生态公园,融合特色景观,构成城市东北部特色风貌标志区。为了保泉,项目部采用有压回灌技术,将抽出来的水100%回灌到地下,保护地下水资源。

  (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