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泗敬和老母亲焦秀英相依为命 记者刘玉乐 摄郭泗敬和老母亲焦秀英相依为命 记者刘玉乐 摄

  从卧室床上到客厅旁卫生间的十来米,大概是54岁的郭泗敬每天“走过”最远的距离。突发脑出血后郭泗敬再没能站起来,移动全靠坐在小转椅上慢慢挪。日常生活靠着76岁的老母亲焦秀英照顾。可如今老母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耳朵几乎丁点声音听不见。二人一个身瘫一个耳聋,都担心自己出点事剩下那个怎么办……

  “我多动动她就少受点罪”

  10日上午,英雄山路园林局宿舍一居民楼内,餐桌支在卧室里。郭泗敬坐在桌边,左胳膊搭在桌面上,半边身子倚着桌边。“起来坐坐就算是锻炼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攥了攥双手,一阵颤抖后手指却只是半屈着,总也攥不成拳。

  距离餐桌一米处是郭泗敬睡的单人床,床紧挨着墙,墙上的土暖气上拴着一根麻绳,床与餐桌间还放着一张黄色的方凳。每天上午睁开眼后,郭泗敬总是手抓着绳子坐起身,把腿慢慢搬到地上,先用手撑着平移到方凳上,再挪到餐桌旁坐好。“胳膊没力气,腿也站不起来,只能这样动弹动弹。”

  方凳旁边还放着一张差不多大小的转椅,“表妹夫给我买的,算是我的‘轮椅’。”郭泗敬说,正是这张“轮椅”解决了他上厕所的难题。他可以坐在上头,用手溜边扶着墙,慢慢用脚踢踏着地面往前挪。虽然这段十米左右的路他要坐着转椅挪两三分钟,可“已经算是方便了”。“全靠我母亲照顾我,我多动动她就少受点罪。”郭泗敬愧疚地说。

  “怕摔倒再给她添麻烦”

  “年轻时在外打工净干力气活,十几年前腿就留下了病根。”郭泗敬说,2007年有一天,他骑车下班回家时不慎撞到了路边乱放的砖块,造成颅内出血,从此手脚就更加不灵便了。2015年1月,睡醒准备起床时他听到腿里传来“咔吧”一声。“那之后再也站不起来了。”

  早年间郭泗敬就跟妻子离了婚,唯一的女儿也跟了妻子。患病后郭泗敬生活不能自理,只得搬回母亲家,由老母亲焦秀英照顾。买菜、做饭、洗衣……在这个本应享受儿女孝敬的年纪,年过七旬的焦秀英将家务和照顾儿子的重担一肩扛起。

  每当在屋里看着老母亲拿着布包,颤巍巍地出门买菜,郭泗敬总想出声嘱咐几句,可就连这小小的叮嘱都显得有些“多余”。“老母亲已经聋得什么也听不见了。”客厅里,焦秀英的床头放着一个插着笔的本子,上面的留言是她跟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郭泗敬能做的,似乎只有每顿饭少吃点,这样就能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省的不小心摔在半路上,再给她添麻烦。”

  “说什么也要多扛上两年”

  焦秀英坐在客厅的床边,儿子的担忧她一句也没听到,直到看到纸上的字她才有了反应。“我那孙女跟了她妈妈,现在也联系不上了。”家中老伴已去世16年,患病儿子又是孤身一人,焦秀英只能把他接到身边。说话间,焦秀英不断用右手捏着左手,老人有高血压的毛病,也曾犯过脑梗,只是症状比儿子轻些。

  “他瘫在家里根本离不开人。”焦秀英摇着头说。郭泗敬患病后就没法工作,家里全靠老母亲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他要人照顾、要花钱吃药,我这身体能撑一天是一天吧。”每当想起这些,焦秀英就愁得整宿睡不着。床头柜子上放着个圆形铁皮盒,里面摆着3盒打开的香烟,实在烦闷时老人就抽上一颗烟,这是她仅有的排解方式。

  卧室里,郭泗敬念叨着“母亲身体越来越差,要是哪天真有个啥事,我这个瘫子连去扶一扶都不行”。客厅里,焦秀英记挂的却是没了自己,儿子既失去人照顾也没了生活来源,“说什么也要多扛上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