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通常被埋掉的建筑垃圾,在济南卓威建筑垃圾倾倒场,如今可以“变废为宝”了:十多天前,这里上了一套处理设备,可以吃进去垃圾,吐出来建材。据了解,这是济南十四五个渣土场中,第一个上这种设备的。不过,其负责人王新看着这套设备,既欣喜又发愁,欣喜的是,倾倒场可以延缓填满了;发愁的是,生产出来的建材如何销售。
16日,《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结束,王新希望能尽快实施,因为其中很多扶持政策,可以帮他的产品找到销路。然而他也知道,这个《管理条例》从开始制定到现在,已持续五六年时间,何时落地实施尚不知时日。
大倾倒场
最高一天1.7万立方米 再用1年就满了
2014年2月,王新在济南西郊的吴家堡办事处陈家庄村附近,租下一片837亩的低洼地带,建设了这个卓威建筑垃圾倾倒场,设计填满能力1400万立方米;按当时周边建筑垃圾产生量,保守估计5年才填满。
然而,今年碰到大规模拆违拆临,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增。“最高时,一天倾倒1.7万立方米,倾倒场门口排着长达4公里的车队,等待倾倒。”王新说,平时一天也得1.1万立方米,比去年大幅增加。
据介绍,去年,建筑垃圾能占总倾倒量的15%左右,其他还有渣土、装修垃圾等,今年则占到30%以上;原来估计还能用2年的倾倒场,现在看来,最多只能再用1年,1年之后怎么办,是关门还是另寻出路,是王新需要思考的。
这也是位于济南黄河北的鸿铭渣土场负责人米先生在思考的问题,今年该渣土场建筑垃圾填埋量,比去年增加30%以上,再过2年就要填满了。“这何尝不是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济南市渣土管理处书记刘军说,往年因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有五六百万吨,今年保守估计得翻番。
这意味着,再有三五年时间,济南市现存的十四五处填埋场,将会被填满。然而,三五年之后,城市还是会继续建设扩张,产生的建筑垃圾往哪里放?也许有人会说,大不了再找新的填埋倾倒场。然而,这并非易事。
王新也曾试图寻找新场地,却是徒劳:“一是难找到合适的地儿,二是即使勉强找到,租金也太高,1亩地1年上万元,2014年才1500元,谁能租的起?根本赚不出来。”另外,由于环保要求提高,新设场地办理国土、环保等部门手续审批,也非常麻烦。
寻找出路
让倾倒场永远填不满至少投资1.2亿元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用在描述建筑垃圾上,再贴切不过了。”王新说,建筑垃圾不同于普通垃圾,它不会变质,即使放再长时间,渣土还是渣土,石头还是石头,为什么不能回收再利用?
这不是没有先例。江苏黄埔公司的陈光标,靠着从建筑垃圾中“淘宝”,回收再利用全球闻名。今年6月,济南市城管局召集倾倒场运营方、再生资源设备生产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共同探讨可行性。
随后,王新到郑州、长沙、上海等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试点城市考察,回来后信心满满:“目前,建筑垃圾的制造方运到倾倒场,得给我钱;我分类处理后填埋,政府还有补贴;今后如果我再回收利用,卖出去产品也有钱。”
既然多方来钱,为什么不能做?王新请来人做项目可行性报告,准备投资1.2亿元,在卓威倾倒场建设占地两三百亩的加工处理厂,其中设备从芬兰进口,耗资2800万元;设备安装600万元;厂房建设4000万元;水电工程900万元……
在王新脑海里,设备正在运转,建筑垃圾进去,过水之后分离出木头、塑料;然后通过磁场,筛选出金属;再通过不同密度的筛子,分选出砖头、石子;大的石头粉碎,变成石子;最终分出十多类废品,进入车间生产出花砖、空心砖、隔离桩、骨料等,一切都是自动化的。
“每天大约能处理回收利用2万吨,这意味着基本可以消化利用所有进来的建筑垃圾。”王新说,渣土单独用于园林绿化,如此一来,倾倒场就永远都不会被填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退而求其次
没政策缺销路 先搞小设备试试
在斥巨资上大设备之前,王新先搞调研,看用建筑垃圾生产的产品究竟有没有销路,结果大失所望:“很多人一听是用垃圾造的,就感觉不好,不愿意用;另外,用垃圾造,成本也要比用原生料造高一些。”
最关键的是,卓威建筑垃圾倾倒场的土地性质是耕地或者是水塘,不是建设用地,按现有政策,就不能建设厂房处理建筑垃圾。“如果自己建了,说不定哪会儿就被拆了,损失太大。”王新说。
不过,王新不打算坐等倾倒场填满关门。最近,他就斥资180万元购进国产设备,又斥资60万元购买了配套设备,对建筑垃圾进行简单回收再利用。利用这套资源化再利用设备,对大型石头进行粉碎后,生产出了隔离墩;还回收水泥、沙子等粉末,用于工程回填等。
目前,设备已运行十多天,生产的隔离墩已用到工业北路、腊山河西路上。“进展顺利,因为生产这些东西门槛很低,不用检测报告等。”王新说,如果用于混凝土搅拌站、水稳拌和站就麻烦了,还得有检测报告、抗压报告等。
“目前一天能处理4000吨建筑垃圾,相当于2600立方米,占每天接收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王新说,这些措施只能延缓倾倒场被填满的时间,比如过去可能1年就填满了,现在1年多,但不能改变会填满的趋势。他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每天能处理8000吨左右,生产花砖等。
“目前,企业最大困难是缺扶持政策,政府是否可以规定,一些市政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再生资源产品等,以扶持这个产业发展,产品有了销路就不愁了,上海、长沙、郑州等很多城市都是这么做的。”王新说,“退一万步讲,倾倒场填满了,我大不了不干了,但城市要发展,还会继续产生建筑垃圾,再靠填埋已不是办法,回收再利用是趋势,问题早晚得解决。”
一点期盼
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不能再拖下去了
如果说,卓威是在建筑垃圾处理末端济南第一个投资设回收再利用设备的,那么,山东中瑞再生资源公司则是济南最早在建筑垃圾产生端,也就是拆除现场设置上再加工机械的。
“那是在2010年左右,社会上都呼吁建筑垃圾再利用。”山东中瑞创始人林凤强说,他投资上千万元从荷兰购进了设备,经信委等部门开始重视,他一口气接了多个项目,干了3年。
2012年,城管部门起草了《济南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其中包含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规定及鼓励政策;然而,其后反复征求意见、修改,直到今年7月,济南法制办牵头,《管理办法》变成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本月15日,16日就算结束了。
五六年来,缺乏扶持政策的企业拿不到业务,经营举步维艰,如山东中瑞已把设备远租到河南,更多企业虽然看好这个行业,却不敢进入。“《管理条例》征求完意见后,再通过人大审议,就能通过了。”济南市城管局相关人士说。
记者注意到,其中明确,政府应当在财政、金融、用地等方面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满足施工设计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
“真希望它尽快完成法定程序尽快实施,企业等不起,这座城市也不能再等了。”王新说。
原标题:济南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纠结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