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未来的中国工匠,需要大师来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抓住了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匠心育人”理念,通过校企联合、长教融合,塑造一支“工匠之师”,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名教师的心灵深处,让教师将匠心传递给培养出的每一个职业人才。

  建成“工匠大师”领衔的高水平“三强”教学团队

  为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50人,兼职专业教师378人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78人,占32.3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43人,占62.37%;专任教师双师素质477人,占86.73%。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齐鲁首席技师2人,德州市首席技师9人,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技能传承平台”2个。

  学校在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三能”(能教学、能实训、能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三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师资培养,打造一批教学专家、带头人和在业界有影响、能解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

  提供人才保障,塑造教师工匠之心

  只有坚持在交流中不断进步,才能锤炼出属于德职人的工匠精神。学校坚持“引进紧缺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工作思路,人才引进和培养取得新成效,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学校为教师发展投入很多,在资源配置上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教师自主选择科研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开展面向企业需求的应用研究,这让我们得以潜心教学,是全力参加大赛的后盾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刘文娟教授表示,学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展示平台,增强不同研究领域的合作,帮助教师塑造工匠之心。

  学校被国家人社部命名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 2016年9月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7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学校拥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投资3亿元的市公共实训中心建在学校,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建设“公共技术转移中心”。

  校企联合,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工匠精神

  学校通过“人员互聘、职务互兼”,开展校企“双向”服务,创新“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机制,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确保校、企、生三方权益,打造了全链条体系,构建起校企命运共同体,服务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取得良好效果。

  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产教结合成绩全面开花,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策划《椹茗大宜策划方案》,代表我国参加(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并荣获金奖;为武城县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设计的《英潮辣酱品牌策划书》,荣获2018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亚军,代表大陆参加新加坡举办的决赛,并在决赛中荣获银奖。

  “学校发挥专业优势,从产品定位、核心理念、外包装、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企业创收,师生也在实践中进步,完成自己的梦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授许辉表示,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对于教师匠心培育尤为重要。

  (通讯员 孙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