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老师,24年深耕职业教育,从倾情课堂的教学能手、精益求精的业务骨干,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追求卓越、成果斐然,是一位匠心独运的职教名师。9月7日,我们在济南六职专见到了于斌老师。

  爱生如子 学生已成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和孩子们心心相印,他们的存在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于斌这样形容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份对学生的热忱,让她在济南六职专任教二十多个春秋冬夏中一直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己对教育情有独钟,对孩子有一份牵挂。

  于斌老师从1994年至2011年一直辅导学生参加大赛,在带95级文秘专业参加比赛时,每天她所有的时间都在陪着孩子,中午买来盒饭和他们一起吃,晚上也陪着他们练习到很晚,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那届比赛济南市的前六名,她的学生占了四个。这样的陪伴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一直在持续着,她的学生也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成绩。这次成绩的取得,除过科学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也与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这份情怀是分不开的。

  于斌老师坦言,在行业内能力超强的人大多去公司就业,从事高精尖技术的工作,而能够留在职业学校教书的是特别可贵的。原本于斌老师也有机会到企业工作,也正是因为对教育这个行业的喜爱以及教育世家的熏陶,让她一直在济南六职专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教学相长 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对于一名职业教师而言,保持坚韧的学习能力才能保障日常的需要,20多年的职业教育,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学习”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技术更新快,课程科目多,她必须不断的去接触新事物,探索新领域,将新的知识带给学生,做到教学相长。正如复旦大学校长说的那样,“当你毕业时,你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就剩下了50%”。于老师94年刚工作时,自己当时的工资只有400块,而为了更快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她自己买了一台6000多元的电脑,过了三年又升级了一台8000多的。“对于学习,自己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六职专工作八年后,2003年又去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东南大学的两年,让她对学术有了更加严谨的态度,这对她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她先后执教的课程从最初的DBASE、DOS操作系统到近年来的影视后期、平面设计,多达十余门,都能潜心研究、精益求精、勤勉执教。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学校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从培训、团委、教育科研到教务实训,无论在哪个岗位,均能扎实进取、追寻卓越、成绩斐然。对知识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一如攀飞的引擎,从未停歇。

  激发潜能 让中职学生拥有出彩人生

  在采访中于斌反复提到,职业教育下的孩子往往是被社会所忽视掉的学生群体,他们就像社会的底座,需要更多人的关注。这些学生虽然弱势,但却卧虎藏龙,他们需要一片合适自己的土壤,让他们梦想的种子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于老师有一位学生,从最初的职专生一直走到了研究生,海外学习归来现在从事著名高校学生的雅思教育。于老师刚接触这位学生时,他孤僻,不爱说话,后来于老师发现他的英语口语很好,就让他到学校广播站去做英语播音,而这位学生一坚持就是一个学期,就是在这里他找到自信,就像钥匙找到了自己的锁,梦想的大门从此就被打开了。

  “让职专不同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最靓丽的频道,是我们老师的一个终极目标”于斌老师说到。于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去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用学生的长板去带动他们的短板,最终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出彩人生。”也这正是这样的想法,为她以后的创客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致力创业教育 给所有孩子一个空间

  走进六职专,给孩子选择权”于老师在担任学校教务主任期间,积极投入创客教育研究实践,团结骨干创客教师,构建起独特的CHILD COURSE课程体系;在市教研院和校领导的倾力指导与帮助下,组建起济南市中职学校中首家较大规模的创客空间;不仅实现了创客课程与社团的连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而且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建起“实践、创新、智造、分享”的创客教育文化氛围。

  BAILS科技409工作室是其中之一,因地点在六职专409教室而得名,主要从事电脑的维修与养护。成员来自六职专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现在已实现盈利;另外一个是6车间创意工坊,从事微视频制作,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工作室从学生社团到工作室,最后可以成长为一个企业,这无疑是六职专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六职专职业教育的成功。

  2016年,于斌老师发挥“济南市中职学校创客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积极作用,以开放、合作、共享的方式协同创客团队先后创建60余个创客社团,打造开放式创客空间,开展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全员选修的创客社团活动。遵循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在市域范围内领跑职教,赢得广泛赞誉。

  》》更多“山东高考”新闻请点击:2017山东高考网上高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