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岳财经”系列观察:
成为特斯拉车载急救包最大供应商,蓝帆医疗旗舰生态能扬帆起航吗?
综合/永志 微芒 蓓蓓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落地,新能源汽车迎来时代利好。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安全性能、配件与驾驶性能同样受到消费者关注。日前,蓝帆医疗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特斯拉车载急救包全球供应商,也是其最大的供货商”。
蓝帆医疗还表示,“年产1000万套急救包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护理事业部核心产品急救包产能将获得约一倍提升,且已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急救包单体生产车间,不仅解决了当下的急救包产能瓶颈,更进一步提高了急救包生产效率,为护理事业部重点突破美国等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口径下,我们可以看出,一:以一次性防护手套起家的蓝帆医疗,近年来致力于寻找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二:蓝帆医疗作为山东本土医疗企业,志在全球。



事实上,蓝帆医疗正在发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并非仅有急救包一个方向。近年来,作为专业、高品质、一站式医疗器械供应商,蓝帆医疗基于强大的服务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得以重构产品体系。蓝帆医疗深入挖掘企业客户和企业员工的需求,打造“蓝帆四大产品中心”:
①以医疗手套为核心,全面布局医疗健康防护、防疫产品的防护事业部;
②以心脏支架为核心,介入器械的心脑血管产品事业部;
③以急救包为核心,全面布局急救护理耗材的医疗护理事业部;
④以吻合器超声刀为核心,全面布局微创外科器材的外科事业部。

在蓝帆医疗官网,笔者看到了这样表述:公司各个产品线均位于行业领军地位,其中健康防护手套产能全球排名前五,是全球首个健康防护手套四大品类最齐全的公司;柏盛国际的心脏支架产品在全球排名第四,吉威医疗的心脏支架产品在中国位列前三;武汉高德急救包产品全球排名第二,也是亚洲最大的生产护理产品急救包龙头企业,是特斯拉全球供应商,与合作奔驰、宝马、奥迪、雷诺等车企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微创外科全面布局普外、胸外等各类创新外科产品,率先发布智能化电动吻合器3.0,全力打造国产外科器械第一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蓝帆医疗四大事业部正在“协同”发力,回望刚刚过去的2021年、2022年,其业绩走势却趋势疲软,尤其是2022年,其在已公布的前三个季度中,均出现亏损。


1月30日晚间,蓝帆医疗发布了2022年业绩预告则显示,2022年全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2.90亿元-4.10亿元。
虽然蓝帆医疗2022年年报还未出,但可以预见到,那不会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然而,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2022年蓝帆医疗亏损的主要原因,不再是心脑血管事业部“不给力”,而是曾经的营收主力——以医疗手套为核心,全面布局医疗防护、防疫产品的防护事业部。
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度亏损小于1亿元,相较 2021 年度(亏损7.37亿元)亏损大幅收窄。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防护事业部2022年度呈现经营亏损,与 2021年度疫情催生的行业极度繁荣局面下公司健康防护产品贡献净利润 24.92 亿元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公司2022年度由盈转亏的根本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他事业部的反转或增长趋势。”
对于防护事业部为何会亏损,蓝帆医疗表示:一是报告期内一次性手套行业仍处于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全行业产能扩张之后的阵痛调整期,产能和渠道库存处于逐步出清阶段,价格仍处于低位;二是报告期内新冠疫情不可控力对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既包括年内疫情多点散发引发的封控制约,也包括四季度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突发的生产、物流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员工大面积感染对生产造成的巨大冲击。
由此来看,虽然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还未“撑起大局”,但其在业内已处于“引领”位置,故然或未来可期。
3月8日,蓝帆医疗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心脑血管产品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提升至23%,国际市场约占11%。

根据蓝帆医疗官网显示,近日,蓝帆医疗研发的全球第一款无涂层药物支架BioFreedomTM在中国的注册获得批准,该产品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能够将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间从1年降至1个月的支架,从源头上彻底使病人的出血风险得到预防,逐步成长为中国药监局里面,唯一批准能够对高出血风险患者进行1个月DAPT的进口药物支架。

蓝帆医疗心脑血管事业部经营表现从全球疫情和国内集采的冲击中逐步恢复:剔除汇率影响,其冠脉产品营收较上年同期提升14%,蓝帆全球支架销量现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海外市场冠脉支架销量稳步回升,国内市场冠脉支架市场份额已提升至23%、跃居全国第二,国内重磅新品BioFreedom®支架已进入全国大部分省份、作为全球“金标准”产品,蓝帆医疗为国内高出血风险患者带来福音:游膜介入产品营收较上年同期实现接近100%的增长,现已覆盖欧洲16个国家,预计心脑血管事业部将为蓝帆医疗迎来新的业绩引擎。
在这种情势下,随着我国以及日韩等周边国家“老龄化”社会到来,蓝帆医疗心脑血管医疗产品或将迎来市场。
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属于典型的长周期、高投入、重研发的行业,虽然属于大健康的“刚需”,但也面临市场竞争白热化等压力,在此背景下来看,蓝帆医疗在医疗耗材和器械等方面的全球布局,机会与风险同在。
目前,蓝帆医疗已在新加坡、美国、瑞士、德国、山东、北京、上海搭建起了“蓝帆全球八大研发平台”,构建起“蓝帆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多家分子公司的跨国医疗器械平台企业,拥有了200多名博士研究生,100多名总监,核心团队中三分之一是海外员工。
与心脑血管事业部发展趋势一样,这些“高端”研发生产中心何时为企业带来回报,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回报,都需要留给时间。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