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出生不久,家乡遭洪水,父亲被淹死,母亲带他寄居别家。当时金兵入侵,国家战乱,一天,母亲叫来岳飞语重心长地说:“你父亲早年丧生,你要勤奋读书,练好武艺,长大保卫国家。”岳飞听后频点头。为永志不忘母亲教诲,他请母亲在自己背上刺上字,母亲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母逝世后,岳飞忠于母亲的遗愿,奋勇抗击金兵,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英雄。
战国时的思想家孟子母亲仉氏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孟子幼年时,住处近墓地,说的多是“墓间之事”。孟母见状担心儿子会碌碌无为,就迁到街市附近。孟子又常到街上游玩,又学“炫卖之事”。孟母见儿子还不思学业,又迁到学堂旁。孟子听到读书声,也跟着朗读。孟母见儿子再也不到处玩耍,一心钻研学业,十分高兴。她对孟子说:“真可以居吾子矣。”
晋朝名将陶侃任县吏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来了一些官家的咸鱼送给母亲。陶母写信训斥他道:“你当了官,拿官家的东西送我,这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受母训之后,深明此理,并举一反三,经常检查自己的为人,终于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受民爱戴的清官。这一良好的遗风还熏陶了他的曾孙陶渊明,使其成为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有骨气的诗人。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母亲程氏,经常鼓励儿子多读名人传记,以激发他的上进心和爱国精神。一次苏东坡读到东汉范滂因忠于国家而殉难的故事时深受感动,他问母亲:“儿子长大后若学范滂为国殉难,母亲允许否?”程氏深明大义,对儿子说:“孩儿能学范滂,我就不能学范滂的母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