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起,扬帆正当时。

  在全球经济震荡前行的三年,稳外贸已经成为我国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而在疫情后提振经济的首年,外贸又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复苏的“排头兵”。

  从去年年底开始,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外贸大省便纷纷开启了组团“出海抢单”之旅。其中,山东在去年12月8日下发了《关于组织企业赴境外开展商务洽谈活动的预备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商务厅带队,择选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欧盟开展商贸洽谈。当前来看,“出海抢单”效果明显,400余家鲁企带回的订单达到数十亿美元,收获颇丰。

  然而,正如罗马并非一日建成,优质的海外订单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抢”来的。山东“出海抢单”之所以成功,“山东制造”之所以叫得响,“山东好品”之所以被认可,背后是鲁企对产品质量的匠心追求、对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也是山东作为工业大省的坚实基础和对外贸经济的经略谋划。

  01 剑指全球

  山东是外贸大省。

  全国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六个经济大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到了全国的近六成,可以说是撑起了大半个中国的外贸生意。相较之下,虽然山东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与广东、江苏、浙江还有差距,但近年来山东赶超势头迅猛。

  尤其是2022年,山东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达到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当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9%,占比提升0.4个百分点,稳居全国第6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外贸成绩单中,出口额十分亮眼,其在2022年达到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在外贸前10大省市中分列第1位。此外,进口额为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贸易顺差7386.7亿元,扩大28.4%。

  在全球经济承压前行前提下,山东外贸成绩的逆势上扬,既彰显出了山东外贸经济超强的韧性,也体现出了山东企业、山东好品在海外的广阔市场。

  以在去年“出海”大潮中斩获5000千余万元订单的鲁泰纺织为例,其作为目前全球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商和国际一线品牌衬衫制造商,早在去年8月份就率先派出营销人员赶赴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拜访客户,两个月后,公司第二次派专人团队,带着30件样衣、500个挂样赴韩国、越南,与60多家客户深度沟通,正所谓“千封邮件不如相见一面”,凭借着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模式,鲁泰纺织当即拿下60万米面料(货值1200万元左右)的订单,2023年一季度200万米面料(货值4000万元左右)的协议也将分批签约。

  当前,鲁泰纺织70%的产品销往海外,其中,中高档色织面料出口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18%以上。

  而除了像鲁泰纺织这样的服装加工制造业代表,在山东,更多类目下的“好品”正在通过自身过硬的品质和姣好的市场口碑,“跳脱”出产业链,从名不见经传到被世界看见,成为山东外贸增长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海关统计的数据来看,2022年,山东在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方面的出口额分别增长了164.2%、117.5%、13.5%,出口绿色低碳产品同比增长76.7%。

  这些“出海”征程中的冉冉新星,正在与海尔、海信、青啤等早已名震海外的山东明星品牌一起,不断扩充着鲁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02 硬核优势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2022年,为何山东外贸出口额能够拔得全国头筹?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为何“山东好品”能在全国乃至世界叫的响亮?

  有一点不容置疑,山东有着厚实的制造业家底。

  据统计,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联合国公布的41个工业大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而在中国,只有一个省份同时拥有这41个大类,这个省份就是山东。41,不仅是一个数字,在其背后,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的各行业的“隐形冠军”以及他们带来的“超级产能”才是托起山东制造业大厦的强大底气。

  上文提到,2022年山东外贸尤其是出口额逆势上扬,作为“大后方”,山东各行业工业指标给予了企业在海外洽谈业务以强大保障。据山东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长5.1%,高于全国水平。

  具体来看,当前,万华化学的MDI产能达260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近30%,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商;英科医疗手套产能超750亿只,是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一次性防护手套生产商;赤藓糖醇领域世界前五大生产商中有三家来自山东,分别为三元生物、诸城东晓、保龄宝,其中三元生物为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企业,年产量5万吨左右,控制全球33%的市场份额。山东还占据了全球玻尿酸市场的76%,假睫毛市场的70%,钓竿市场的约40%……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的制造业也曾经济“阵痛”,但当前来看,山东已然找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2022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8年的37%升至48.3%,5年增长10个百分点。此外,目前来看,山东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5家,数量居全国第二,制造业数字化指数达80.3,居全国首位。

  由此,山东的超级制造力量不仅源于悠久、完善的产业链基础,也源自于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落地以来,不断蝶变的技术创新。

  03 顶层支持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六个经济大省中,前四个省份沿海,山东是这四个大省中唯一沿海的北方大省,其海岸线长度占到全国1/6,一直以来就是毗邻日韩的对外开放桥头堡。

  然而近年来,在山东,即便不临海,也能通过“内陆港”实现对外贸易往来。在滨州市博兴县,“内陆港”让县内230余家外向型企业找到了提升出口效率的依托;在德州平原县,每月有约2000个集装箱,承载着6万多吨货物运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在枣庄薛城区,外向型企业在内陆港办理外贸进出口相关事宜,可享受“预渡柜”免费堆场和“以柜代仓”服务,使得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左右。

  发达的交通网和周转存货基地为企业出口带来了便捷,也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出海意愿。据悉,在2023年,山东仍将继续强化外贸进出口运输服务保障,力争建成6个内陆港。

  从对交通设施的规划,不难看出山东在顶层设计方面对外贸经济的重视。事实上,除了内陆港建设,近年来,山东在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外仓储、中欧班列等方方面面都给予了外向型企业以极大支持。

  2022年,山东出台《外贸固稳提质2022年行动计划》,推出“汇率避险担保试点”“齐鲁进口贷”政策,优化“鲁贸贷”运行机制,给予企业以真金白银支持。此外,山东优化“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功能,“一企一策”,用定制化服务解决企业难题,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纾困。不仅如此,山东还实施了“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举办线上线下展会30场,6100余家企业参展……

  由此,回看从去年年末延续至今的“出海抢单”,山东的动作并非简单的追求出海大潮,而是早有谋划、志在全球。

  在山东对于外贸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外贸主体数量进一步扩大,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6.45万家。

  如今,山东对于外贸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3月14日,山东刚刚出台了《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若干措施》,其中在提升市场主体一体化发展能力、打造内外融合发展高地、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网络等六个方面给出了具体支持政策。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从外贸“出海”看山东企业的全球化之旅,这是一趟通往广阔天下的列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将山东制造业家底实力看做是深埋地下的“桥墩”,那么政府的政策支持将是横架两岸的跨海大桥,二者的存在是企业在联通世界的外贸之路上,一往无前的前提和底气;而这一列列车厢中所满载的山东好品,以及其背后所折射的匠心、诚信、技术与创造力,则不仅仅是山东献给世界的礼物,也是山东留给时代的瑰宝。

  图源:青岛市黄岛区委宣传部

  作者:微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