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般的比克斯克桥
从红杉林中冲出的瀑布
事实上,对于早期的移民来说,大瑟尔只是一片荒凉之地。直到20世纪初,加州一号公路通车,大瑟尔才逐渐为人们所知。
大瑟尔路段的西侧紧靠高山,时常被慵懒的云雾笼罩,晴朗时则常有隼鹰在上空盘旋。往东望则是一派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岸边到处是奇形怪状的巨石,被海水挖得千疮百孔,任由白浪在其间呼啸穿梭。而海天一色的湛蓝背景下则是另一番美景:在沙滩上悠然地晒着太阳的海豹、排成一排从水面掠过的海鸟、岸边随风摆动的绿草和烂漫的野花……
由于这一路段大多是坡陡弯急的盘山路,修建期间,不仅经常因为塌方而停工,更有甚者,从山顶滚落的巨石一不留神就能摧毁铲车奋斗了几天的成果。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条花重金从岩壁上一点点炸出来的山路。其中,最危险的一段也就是今天出镜率最高的比克斯克桥。这是一条长218米,单拱跨度达到98米的大桥。据说,由于山间的强风阻挠,当初仅仅是搭脚手架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如今,比克斯克桥犹如一道彩虹横跨在两山的峭壁之间,成为了大瑟尔的重要地标之一。
除了壮观的比克斯克桥外,大瑟尔还有两处不可错过的风景:菲佛沙滩和麦克威瀑布。菲佛沙滩紧贴着悬崖,奇特的是,沙滩呈紫色——这是由于岩壁风化后,含锰的沙砾飘落在沙滩而成。随着海浪的冲刷,这些紫色的沙砾在海滩上描绘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放眼望去,沙滩前方的峭壁被海水切断,已经脱离了海岸,独自伫立在海里。其中,有块岩石中央还被硬生生地掏出来一个“拱门”。每当夕阳西下时,闪闪的金光就会从洞中喷薄而出,因此,有人把这一刻比作“天堂敞开了大门”。
麦克威瀑布属于朱莉娅·菲佛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公园里到处是遮天蔽日的红杉树,这些红杉树有些已经生长了3000年,有些足足有30层楼高,屹立在道路两侧,犹如密不透风的屏障。偶有稀疏处,阳光穿透树冠和云雾,在林中留下一片片斑驳模糊的光影,让人联想到阳光穿过教堂彩绘玻璃的投影。
麦克威瀑布则位于公园内的一个海湾中。水流从红杉林中冲出,自峭壁上飞流而下,落在沙滩上,而后直接流入大海。到了春季,瀑布周围的岩壁上匍匐着粉的、紫的、黄的野花……使得这个小小的海湾宛如无人踏足的仙境。
“垮掉的一代”的心灵归宿
亨利·米勒和他的《大瑟尔》
就像盛行一时的美国公路电影里的情节一样,在20世纪,总有些或叛逆、或失落的年轻人驾驶着汽车奔驰在大山大水之间,寻找他们的方向。而当他们跋山涉水,抵达与世隔绝的大瑟尔时,这些叛逆的年轻人总忍不住想:也许,这里才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终点。
美国著名的“垮掉派”作家亨利·米勒就在大瑟尔度过了后半生。1940年,49岁的米勒经过友人介绍来到大瑟尔定居,一到此地,他就如痴如醉地爱上了这里。正如他在《大瑟尔》的尾声里深情地写道:“黎明或黄昏时分,我常在山间小路上漫步,越过深深的峡谷向海的方向眺望远处的地平线。这时,我会全神贯注于各种奇思妙想之中,尽情陶醉在大自然所有一切令人敬畏的美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有时我想,将来这些山腰上都住满人家,斜坡被开垦成梯田,野花漫山遍野地开放……”
很难想象,这个热衷于跟一切伦理规范、社会制度唱反调,宣称自己的一辈子只是想要几本书、几个梦和几个女人而已的叛逆作家,在经过了前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竟然在大瑟尔“第一次感觉到在自己出生的世界里有了家”。米勒在大瑟尔一住就是几十年,并在这里开始学着享受儿女绕膝的平淡生活。
如今,尽管真正到大瑟尔定居的人并不多,但这里充满馨香的红杉林,以及悬崖上面向大海的温泉,全都成了人们放空心灵的乐园,让人无法抗拒。对于多数人来说,大瑟尔只是短短人生路上的一处风景;但对于历尽沧海桑田的大瑟尔来讲,我们就和那些迁徙的候鸟一样,只是匆匆来去的过客。
文/崔月婷 图/袁泉 Ian 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