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十师团大举入侵山东,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图为一本70多年前日本出版的歌颂日军占领济南战绩的旧画报。(图片来自《支那事变画报》)

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台儿庄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图为血战台儿庄战役时的敢死队。(图片来自《文史天地》)

山东日军最高指挥官尾高次郎,纠集日伪军妄图围歼五师主力部队。五师顽强抗击,11日夜,乘敌收缩兵力之机,胜利突围。图为陆房突击战部分参战部队。

鲁南铁道游击队正式成立。图为鲁南千余日寇向铁道游击队投降。(图片来自邹城在线 《日军在邹县火车站向我八路军投降》)

1941年11月4日,日伪军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在罗荣桓的指挥下,消灭日伪军2000余人,坚守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图为罗荣桓、陈光、肖华等在沂蒙抗日根据地临沭县朱樊村合影。(图片来自新浪博客)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由北平飞抵烟台,布置对胶东的冬季大“扫荡”,先后制造了“马石山惨案”、“崂山惨案”和“招远惨案”。图为马石山惨案被砍头的无辜村民和村民尸体。(图片来自大众网)

八路军一一五师教二旅及地方武装发动解放郯城战役。21日,攻克敌鲁南兵站要地郯城,迫使“蚕食”沭河沿岸之敌全部撤退,首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图为郯城守城日军向我军投降。(图片来自中红网顾问、沂蒙老兵张秀岳)

山东抗日根据地人口达到1600万,部队发展到15万人,民兵超过35万人。图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2分区一部收复山东朝城县城。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图为:滨海军区在莒南大店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根据地人民喜笑颜开。(图片来自琅琊网)

杨金华

[90岁]13岁参加革命经历济南战役。

段兆杨

[95岁]黄埔抗战老兵,现居潍坊。

崔圣武

[94岁]潜伏敌伪充当抗日眼线,现居济南。

殷延伟

[94岁]参加豫湘桂战役之豫中会战。

王建

[89岁]随中国远征军入印、缅作战,现居青岛。

盛金庭

[92岁]先后参加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孙晋良

[96岁]参与对淞沪会战伤兵的救护工作,现居济宁。

脱恩铸

[93岁]黄埔抗战老兵,现居潍坊。

王建

[89岁]随中国远征军入印、缅作战,现居青岛。

7月27日

7月28日

7月29日

7月30日

枣庄

枣庄是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也是全国著名的沂蒙山革命老区和铁道游击队所在地,地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与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北上、承东启西的十字路口,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有“东方桥头堡”的美称。

济南

青岛

烟台

威海

日照

菏泽

东营

潍坊

淄博

济宁

临沂

德州

滨州

泰安

枣庄

莱芜

聊城

解放阁、“奎虚书藏”楼、五三惨案纪念碑、山东省党史纪念馆

济南警察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在博物馆四楼,日军侵华自述罪证展区,300多幅日军侵华照片,归档沉寂几十年后,首次公布。它们记录着中国大地上的一场浩劫,更是上世纪日军侵华的一次自证。

济南抗日先烈后人捐献珍贵文物 2015年展出

虽然已92岁高龄,老人思维依然清晰,父亲1932年最后一次回家。那时他还只有11岁,父亲曾说过的一段话。“九一八事变后两个月,日军控制了东三省,他曾经见过一些村庄,全村人都被日军伤害。”。

88岁济南老兵忆抗日亲历

88岁的秦永庆已经记不清了。这位先后参加过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的老战士,时常想起的是一些战场上的片段,譬如一次夜行军中差点被日本鬼子偷袭,或者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被炮火炸断了下半身。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

2015年8月25日,新浪山东联合中国重汽集团共同发起关爱抗战老兵公益活动,号召全社会缅怀先烈、关爱老兵群体,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继续阅读]

刘鹗:军民一家齐抗战

刘鹗老人谈起当年的烽火岁月,他思路清晰,讲述绘声绘色,就像刚发生过的一样。

[继续阅读]

宋山云:母亲不知道我上战场

宋山云老人在十年的当兵岁月里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负伤两次。如今已经96岁的宋老,用亲身经历为我们重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