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莹莹)高墙电网内的监狱,对于很多人而言,神秘又陌生。而对于安庆监狱一监区民警孙然一家而言,却是熟悉而亲切。已逝的爷爷、健在的外公、父母双亲、大姨和他,一家6口人,皆是监狱民警。几十年岁月流转,三代人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监狱事业,同时,也见证了监狱环境的改变、设施的完善、管理的科学。

  今年30岁的孙然已从警6年。小时候,因为父母都是监狱民警,常常要值班,他便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孩提时代的记忆中,外公偶尔从衣柜中拿出警服、警帽穿戴整齐的样子,就是他心目中英雄的模样。孙然的外公今年88岁,已经退休多年,从警时单位的名称还是“安徽省第二监狱”(安庆监狱前身)。每每听外公讲起过去的故事,虽然物质条件艰苦,可那一代民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还是深深感染了年幼的孙然。从那时起,孙然就对监狱民警这个职业生出了向往,他曾趁着大人不注意,悄悄戴过外公的警帽,虽然大檐帽戴在他的头上显得很是宽大,可孙然却觉得十分帅气。

  初中时期的一次报名经历,更坚定了他的从警梦。2001年秋季开学,孙然升入初中。因为要办理入学手续,一向忙碌的母亲那天请了短假,穿着一身警服来到孙然就读的学校。女警察的风采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目光,有些同学甚至向孙然表达了羡慕之情,那一刻孙然真切感受到了警察工作的荣耀。

  生活在这样一个监狱警察家庭,孙然大学毕业后,进入监狱民警队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孙然的母亲李红松一开始却对儿子的决定投了反对票。今年54岁的李红松从警已有36年,她对监狱民警这份工作的理解是“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之所以当初反对儿子的决定,是因为选择了这份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意味着要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

  在李红松心里,自己算得上一名称职的监狱警察,却算不上一名合格的母亲。孙然年少时有一次发烧,而父母都在监区值班,联系不上,他便自己强撑起病体去医院找亲戚输液,一整天连口热乎饭都没吃上。至今,李红松仍然记得那一幕,当她下班回到家中,看见孙然虚弱地躺在床上,水瓶里的水早被喝完了,水瓶盖都是干的,她心疼得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然而,家庭氛围的熏陶,还是让孙然毅然走上了监狱警察岗位。而且,长辈们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他从长辈们那里学会了敬业坚守。如今,经过6年的磨砺,孙然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民警,他在教育转化罪犯方面摸索出了一定经验。在监狱即将开展的教育转化个案发布比赛中,他会进行展示,并且他很有信心能够参加全省监狱系统层面的教育转化个案发布比赛。“爷爷、外公时代的茅草屋,爸爸妈妈时代的土墙房,到我们现在,已经是钢筋混凝土、高墙电网、AB门。条件是越来越好了,我更要踏着长辈们的足迹,当好生力军接力奋斗!”

  正是有了像孙然一家人这样一代又一代监狱民警薪火相传、接力赛跑,具有百年历史历经风雨洗礼的安庆监狱,才呈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