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10点,曹女士在山师东路路边停下车:“就买杯咖啡,没多长时间,应该没事吧?”10分钟后,她端着咖啡走到车前,一张违法告知单出现在了驾驶座的车玻璃上。
“真是不能心存侥幸啊!”已有6年驾龄的曹女士坦言:“谁收到罚单也不会高兴,但谁也不得不承认,现在路上占道停放的车越来越少了,通行条件好多了。”曹女士说,这笔账她算得清。
今年,济南在治理道路违停上可谓下了大力气,从确定禁停道路,到出台违停“4+5”处理模式……一系列措施给处在创城中的济南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市民从开始不理解到如今支持治理违停,规范停车渐成济南新风尚。
经济成本
一张罚单是停车场收费的N倍
驾龄多年的“老济南”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今年1月开始,济南市区禁停道路经过两次扩容,由原来的30条增至100条。如果驾驶人在禁停路段违停,不仅需接受200元罚款,驾驶证还将被记3分。深谙交通法规的王先生说,仅这一点儿,违停就不划算。
王先生接着说,现在停车场基本都是按照1小时2元收费,按照这样计算,如果停满8小时,停车费是16元;即便按1小时4元计算,停满8小时是32元。可如果违停了,一次就是100元或200元的罚款,罚款可是停车费的很多倍。这位精打细算的“老济南”不仅吃透了法律法规,更是琢磨明白了一件事儿——“按规矩停车,车安全,咱自己放心也省心。为了少走两步路,抱着侥幸心理和交警打游击,真不划算。”
时间成本
车被拖走再取回至少要半天
曹女士是生活在花园路附近的“老济南”。原来五六分钟的路经常要走20多分钟,如今花园路上依然车水马龙,但是路上没了随意停放的车辆,道路畅通了,“不堵车,也就不堵心了。”曹女士说,这也是她心甘情愿认罚的一个原因。
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违停整治带来的变化:经实地测算,花园路夜间的通行时速,已由原来的平均13公里/小时,提高到了33公里/小时。
市民孔先生在山大南路一快餐店吃早餐,车因违停被交警拖离。他赶到历城交警大队接受处理,填写相关信息、接受1小时安全教育、手写不再违停的承诺书……完成了这些处罚,才拿到提车单。此时,距离他发现自己的车辆被拖走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再去停车场取车,来回至少还要一个多小时。这样算下来,如果车辆因违停被拖走,至少要耽误大半天的时间,这时间成本可不低。
诚信成本
两次被拖车就会被实名曝光
如今,除了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诚信成本也越来越被人看重。
今年5月,济南多个路口启用了人脸识别设备,并同步配套启用实时曝光屏。对于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济南交警除了罚款、临时担任交通劝导员等方式实施处罚外,还把违法信息通报给单位或居委会,进而影响文明单位的评比分数和诚信。今年6月,济南交警推出违停“4+5”处理模式,将信用惩戒纳入违停治理。如果二次违停被拖车,不仅需接受学习和处罚,还将对当事人进行曝光和通报。
“咱济南人都好个面儿,为了省两块钱停车费,被通报到单位,还要影响单位文明单位评选,还不得被人戳脊梁骨啊?这成本太高了。”王先生说,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理儿,处罚不是目的,真正实现济南道路的和谐、文明,才是大家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