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景年方案示意图

  ●2017年开通2号线东段(自李村公园站至芝泉路站)

  ●2018年开通11号线、13号线

  ●2019年开通2号线西段

  ●2020年开通1号线

  ●2021年开通4号线和8号线

  今后五年,“实施轨道交通‘18448’工程,每年至少开通一条地铁线路”“每年至少开通一条地铁,轨道交通营运里程260公里以上”,这是分别被写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让青岛市民对五年后的青岛地铁生活充满欣喜的期待。

  “在城市发展的崭新格局中,地铁将发挥出更大的带动与引领作用。”展望未来,市地铁办主任、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贾福宁满怀憧憬:未来,随着大青岛的轨道交通线网逐步形成,将全面支持城市空间布局的拓展和大青岛城市格局,助力青岛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

  构筑“三湾”之间一小时可达“交通圈”

  在“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战略演进中,轨道交通将是重要的支撑,承担着重要角色。

  “对接城市发展战略,轨道交通将发挥出骨干作用。”青岛地铁集团总经理王永亮介绍,目前,已通车的3号线,在建线路中的11号线、13号线、2号线、1号线等都是支撑“三湾三城”发展的重要线路。下一步,通过线网优化布局,青岛轨道交通将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将“三湾三城”联动起来,带动引领城市发展。

  其中,2号线、11号线、13号线一期、1号线等线路建成运营后,青岛东岸城区将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线网将延伸至城阳中心区、西海岸中心区和即墨市,共同构建起覆盖新老城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架。特别是蓝色硅谷轨道交通快线(11号线)和西海岸新区轨道交通快线(13号线),将全力支持东部湾区和西部湾区的规划和建设,实现“三湾”之间一小时可达的“交通圈”,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供强力支撑。

  未来,青岛将构建包含市区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快线、市域范围铁路网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发展体系,形成以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城区为核心,“三城三网,网间互联”为基本形态,城区之间45分钟可达的中心湾区轨道交通线网。

  目前,青岛地铁正处于建设爆发期,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快速推进,呈现出力度大、进展快、安全稳、后劲足等特点。3号线已开通运营,在建6条(1、2、4、8、11、13号线),总里程300多公里,建设规模位居国内前列。伴随着高品质精致城市的打造,今后五年,青岛地铁将以每年至少开通一条线的速度,向社会传递出更多的民生福祉,让城市更加宜居幸福。

  “到2021年,青岛地铁的运营里程将超过300公里,全面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王永亮介绍,其中,2017年将开通2号线东段(自李村公园站至芝泉路站),2018年开通11号线、13号线,2019年开通2号线西段,2020年开通1号线,2021年开通4号线和8号线。

  这些线路将承载不同功能,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筑快速、方便、准时、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体系。

  创新理念引领树“全国标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也是青岛地铁建设的强力引擎。

  体制机制方面,针对地铁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青岛地铁创新推出融资与开发组合拳:通过融资模式创新,获得3000多亿元意向贷款额,1号线、13号线PPP项目成功招标,成为国内全行业首批项目,有效保障了线路建设近远期资金需求。同时,青岛还颁布实施了《轨道交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成为国内首个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的城市,为资源开发持续发力奠定了政策保障。

  一批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国内首创或首次使用:结合青岛独有硬质花岗岩地层条件,青岛地铁开创性探索了“青岛地铁隧道单层衬砌技术”,解决了隧道防水难题,填补国内地铁建设行业空白,为国内首创。TBM(硬岩掘进机)和EPB(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等隧道开掘利器陆续上阵,既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量,也大大提高了青岛地铁的开挖掘进效率。目前,经过3号线和2号线的实践积累,青岛地铁在现代化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在1号线、8号线开始探索机械化施工模式,其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1号线,采用机械化掘进的区间总长度占全线区间里程约66%,今年将投入6台TBM掘进机和12台盾构机全线作业。在施工管理方面,居行业内前沿的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平台也将为青岛地铁建设提速。

  即将开通的2号线和11号线,也闪烁着创新元素:列车的不锈钢车体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激光焊接工艺,还通过并网供电、无油空压机等先进设计和电动塞拉门等配置,整体提高了车辆性能,降低了客室内噪声,提高了舒适度。2号线还首次将高铁使用的工艺进行轨道精调,确保列车运行的平稳性。

  青岛地铁还在国内首创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使青岛地铁呈现“一线一主题、一站一特色”的文化范儿。

  青岛未来发展的强劲支撑

  随着线网的不断完善,地铁将为青岛未来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人们的出行方式将迎来巨大变革。线网更多,站点密集,以及P+R(Park and Ride)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地铁将逐步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从地上转到地下,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出行品质,从而把疏朗的地面交通和洁净的空气留给城市,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城市更加宜居幸福。据测算,2021年7条线路(1、2、3、4、6、8、11、13号线)开通后,日均客运量将超过280万人次,占地面公共交通出行量约25%。地铁线网规模骨干效应基本形成。届时,这些穿梭于地下或地上的庞大交通网络,将实现互联互通,便捷换乘。

  以创建服务品牌为抓手,青岛地铁将给乘客带来更安全、便捷、舒适的体验。已运营4个月的地铁3号线,将着力打造运营样板线。结合客流情况,3号线科学调整发车间隔、首末车时间,同时推出云购票、便民雨伞、母婴关爱室等便民服务项目,满足了乘客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更多线路相继开通,全新的地铁商业形态将徐徐开启。未来,我市将对标新加坡、中国香港国际一流标准,加快地铁与商场、酒店等业态同步开发步伐,培育青岛北站、五四广场、市北新都心、李村维客广场地下商业网点,发展具有青岛地域特色的地铁商业新模式,让地铁与商圈的衔接更为紧密,让人们畅享“地铁+商业”的便捷。

  未来,青岛地铁“18448”工程将成为百年青岛发展的新支撑:18条线路(含两条支线)、400余个车站、投资4000多亿元、全长838公里的总体布局与宏伟蓝图,将使青岛中心城区800米半径地铁站点覆盖率达到8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延伸阅读

  ■地铁2号线东段开通后,将在五四广场和李村站实现与3号线的换乘。届时,贯通主城区东西南北的地铁大动脉雏形初具。

  ■地铁1号线南起黄岛区峨眉山路站,北至城阳区东郭庄站,全长约60公里,将成为连接黄岛中心区、青岛中心区和城阳现状城区的南北骨干线路,可与轨道线网中的11条线路进行换乘。也是轨道交通近期线网中唯一跨海连接青岛和黄岛的通道。

  ■地铁4号线一期起于人民会堂站,终点至沙子口站,长度约30公里,是主城区东西向的骨干线路,连接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按照国家最新批复,地铁4号线将建设长约4.6公里的东延段(沙子口站-大河东站段)。

  ■地铁8号线全长约61公里,起自胶济客专胶州北站,终点至五四广场站。主线串联了胶州市、红岛高新区、李沧区、市北区、市南区等区域,将成连接青岛新机场、北岸城区、东岸城区的快速骨干线路。

  ■地铁11号线起点为崂山区苗岭路与深圳路交汇处,终点为即墨鳌山湾,全长约58公里,以高架敷设为主,列车运行后不到一个小时即可跑完全程。建成后将成东岸城区东部的一条南北向轨道交通快线,有效缓解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与中心城区之间日趋紧张的客运压力。

  ■地铁13号线和6号线均位于西海岸新区。其中,13号线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新区首条地铁轻轨线路,起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陵江路站,终于董家口火车站,正线全长约69公里,通过与地铁1号线、6号线及12号线的换乘,实现与轨道交通线网的有机结合。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辛屯路站,终点为生态园站,线路长度约30公里。(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