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筹建花光所有积蓄

  1995年,纪念馆开建。丁春源没想到,这个纪念馆让他整整盖了5年。

  虽然做建筑设计的丁春源有一些积蓄,但纪念馆开工后,他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问题。丁春源每年挣一点钱就给纪念馆投入一点,就这样,第一层盖了两年,花了近13万元。1997年,随着电脑设计开始普及,丁春源的手绘装潢设计生意便一日不如一日。那时,配置一台电脑至少需要两万元,这对于将全部收入都投入到纪念馆建设的丁春源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由于手头上实在没有资金,纪念馆的建设不得不中止一年。最终也是因资金问题,在盖完第二层后,不得不草草收工,这时距离开工已过去五年了。

  “最难的时候,我们全家不得不靠低保度日。”回想起那段岁月,丁春源一度唏嘘不已,但他并不后悔,“幸好当初建得面积大,不然现在很多资料都没地方展示。”

  纪念馆开建的同时,丁春源开始四处收集毛子埠惨案相关资料。他首先想到的是幸存者。很多人不愿意再提及那段历史,因此寻找起来很困难。实在没有办法,就挨家挨户敲门,有年龄大点的老人,他就多去跑几趟,最终确定了21个幸存者的名单。

  市档案局档案征集处工作人员于斌至今记得丁春源来找他们的情形。“当时,档案馆里确实没有毛子埠惨案的任何记录,反复确认后,决定现场进行抢救性的资料留存工作。”

  “因为时间太长,许多幸存者的记忆十分模糊,经常出现几个人说法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幸亏这次抢救性的资料留存,使得这段惨案重新浮出水面。”市档案局副局长杨来青提起带队去毛子埠村时的情形,仍然感慨良多。

  为寻找“毛子埠惨案”史料记载,丁春源先后去了潍坊市档案馆、即墨市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都没找到有关这段历史的记载。不甘心的他,又跑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北京国家档案馆,希望对方能帮助协查,但依旧一无所获。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只留存了屠杀规模1000人以上惨案的资料,毛子埠惨案难道就这么被抹杀了?”这时他有点急了,“纪念馆建成了,幸存者的口述材料有了,档案馆里却无史料可查,这怎么行? ”就在一筹莫展时,一个朋友告诉他,在老即墨县旧址的档案馆里,好像见过对这起惨案的描述。他马不停蹄地赶到那里,终于见到了记录这段历史的珍贵档案。

  他还要走下去

  寻找“毛子埠惨案”历史资料时,丁春源构思着纪念馆内的布置。他想在大厅做一幅以“毛子埠惨案”现场为主题的壁画,为让壁画再现当时的场景,他找来幸存者,通过他们的叙述开始创作。研习过美术的丁春源每画一稿,就先让他们看,让其指出与实景的不同,一遍遍地画,一遍遍地改,直到这幅画中的每一个人物表情、每一件物品的位置在他们的眼里都复活为止。

  创作壁画样稿,他整整用了一年时间。

  2003年,正当丁春源热火朝天地布置纪念馆时,母亲病倒了,瘫痪在床,纪念馆布置工作的速度不得不放慢。母亲病倒的近三年里,丁春源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收集抗战资料,布置纪念馆。2005年9月,毛子埠惨案纪念馆开馆了。

  开馆以来,纪念馆接待了数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多数是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