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统计局社会科技统计科近日对全市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四个主要用工行业的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

  一季度,在调查的20家企业中,制造业总人数16926人,同比减少489人;建筑业4198人,同比增加74人;批发和零售业2608人,同比减少16人;住宿和餐饮业7795人,同比增加1788人。

从一季度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数据看,60%的企业最缺技术工人;25%的企业最缺经营管理人员;10%的企业最缺科研人员;5%的企业各种人员都不缺(图一)。  从一季度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数据看,60%的企业最缺技术工人;25%的企业最缺经营管理人员;10%的企业最缺科研人员;5%的企业各种人员都不缺(图一)。
从企业招工难的原因看,有5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少;30%的企业认为“招工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1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总体上求职者人数减少(图二)。

  与去年同期相比,有4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现象不存在,有5%的企  从企业招工难的原因看,有5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少;30%的企业认为“招工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1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总体上求职者人数减少(图二)。   
业认为“招工难”问题更加严重,有3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情况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有1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问题有所缓解(图三)。

  就业态势平稳,但熟练技工紧缺  业认为“招工难”问题更加严重,有3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情况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有15%的企业认为“招工难”问题有所缓解(图三)。   

  就业态势平稳,但熟练技工紧缺

  2016年的第一个季度,东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资质以上的建筑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从业人员为56.3万人,比上年下降7.4%。

  这一用工形势引起了市统计局的注意。4月底,一则通知出现到了市统计局网站上,一次旨在全面真实了解企业劳动工资、科技情况的调查开始了。

  市统计局社会科技统计科在调研时间内,对全市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四个主要用工行业的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行业重点调查了五个企业。

  一番调查下来,调查人员发现制造业总人数16926人,同比减少489人;建筑业4198人,同比增加74人;批发和零售业2608人,同比减少16人;住宿和餐饮业7795人,同比增加1788人。

  在减少的因素中,有季节性停工、安检环评等政策因素导致的暂时性停工、歇业,有企业效益持续低迷,实行减员增效的因素,有劳动力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的供需错位,也有企业提供的报酬与劳动力期望收入存在差距的收入错位因素。

  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全市正处在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内生动力正在形成,促进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全市就业总体处于平稳状态,社会稳定。

  不过,在看似稳定的背后,统计人员一看调查数据发现出了不少问题。在20家受调查企业中,除1家企业反映各种人员都不缺外,60%的企业最缺熟练技术工人;25%的企业最缺经营管理人员;10%的企业最缺科研人员。

  熟练工难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在2015年底进行的调研中,统计局的调查人员就发现,20家企业中有16家缺技术工人,只好有低端劳动力占据用工主体。在河口区北玻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调查人员得知,该公司以制作玻璃门窗为主,由于在本地属于新生行业,几乎招不到一下就能上手的熟练技工。

  负责人颇无奈地说:“所招工人多数需要实习半年以上才能成为熟练工,不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培训周期长,部分人员易流失,已经成为束缚企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这次调查,调查人员遇到了很多像北玻玻璃这样的情况。分析下来就是,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缺工情况相对紧缺,“生产岗位”依然是缺工最严重的岗位,其次才是像科研这样的“技术岗位”。

  因此,就有不少企业人事负责人向记者大吐苦水,“找个熟练技术工比找科研人员还难!”

   企业想要什么样的技术工人?

  记者从市统计局以及人社部门得知,近年来,中高级技师在市场尤其走俏,一些具有从业经历的技工也特别受用工单位青睐。这是在技术方面上的要求,用工单位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工作稳定,不随意离职;工资要求合理,不提过分要求……

  然而,用工单位却发现越来越失望,自己想象的终归是自己想象的:

  山东高速绿城房地产公司正遭受着人员离职带来的压力。近两年公司在东营的销售业绩下滑,而国内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行情又开始好转,部分业务骨干开始流向一、二线城市,仅近期名牌销售人员就出走了4人。

  调查中,有近80%的企业表示在用工中面临着员工流动大、人员流失情况。他们招聘员工的同时,却无法有效解决员工流失过大的问题,陷入了“招工不停流失不止”的怪圈。好不容易耗时耗力培训出员工,一不小心就会被其他企业“挖去”,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流失对企业发展更是造成重创。

  跟其他地区一样,关键岗位人员想离职,企业一般都会想到提高工资待遇留人。一些员工答应留了下来,看似企业赢了,其实这是以承担新压力为代价的。

  2015年在近百家调查企业中,有70多家企业表示涨薪留人涨不起,“压力山大”。而这一次调查则显示,有65%的企业本年没有增加工资,有10%的企业工资上涨5%以下,有25%的企业工资上涨在5%至10%之间。涨了工资的企业,绝大多数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就是实际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过大。从企业用工调查情况看,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期望值为每月3500-4500元/人,而多数中小企业提供的报酬为每月2500-3500元/人。

   尚存三大用工不利因素

  就业总体平稳,让人欣慰;尚存不利因素,让人警醒。

  参与调查的刘金明介绍说,目前东营市经济筑底尚未牢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很多,隐形失业、季节性失业、不充分就业等依然存在,从宏观、微观上看,东营市尚存在三大劳动用工不利因素。

  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据权威机构测算,全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为140-160万人。目前,东营市经济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用工整体需求下降。除了油田减产用工减少,东营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九大主要行业中,三个行业平均用工人数同比减少,减少最多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类行业。

  劳动用工“供”与“需”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从劳动力供给侧看,东营市产业工人大多是本地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单一,以体力劳动为主,虽然东营市不断通过技校、职业院校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培训,不断在人才供给端寻求突破,但进展缓慢。

  值得一提的是,供需矛盾突出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东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整体数量的需求正在下降。

  以轮胎行业为例,记者走访时发现,一般情况下,一条日产1万条全钢轮胎的生产线依靠自动化设备,所需工人才二十多人。

  从收入上看,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就业者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需”双方难以对接。劳动者预期收入值提高,但企业工资支付水准往往考虑经营实际,所以很难融洽对接劳资薪酬。

   用工情况怎样才能和谐?

  刘金明认为,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的良性互动。还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经济调节政策促进就业,通过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还有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拓展就业空间结合起来。在他看来,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是就业容量弹性最大的产业。

  2015年,东营市城镇化率达到65.5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记者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协调发展,尤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如今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记者认为,要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

来源:东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