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设火力全开,线路成网全面提速,济南治堵要“放大招”了!8条线路串联起古城新区143个站点,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3)二次环评公开征求意见,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线路站点后上报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快慢结合、环+放射”式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构架首度对公众露出芳容,随即惊艳泉城。

济南市城轨站点地图(部分)济南市城轨站点地图(部分)

   R线、M线为啥要这样规划?

  R线、M线为啥要这样规划?线路为啥经过他家,不过我家呢?有了快线和普线,为啥还要规划环线?目前的线网结构对于交通和城市格局的发展,有啥带动作用?……

   1 环线覆盖四个方向,与放射支线都有相交

  此次建设规划分为快线(R线)和普线(M线)两个功能层次,完整覆盖“一城两区”,增加居民出行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快线包括R1、R2、R3共3条线,支撑带型城市空间骨架;普线包括M1~M4环线,形成覆盖中心城的骨干网。

  跟R、M线不同,环线的规划让不少人感到眼前一亮。线路途经天桥区、市中区、历下区,沿线经过纬十二路、卧龙路、旅游路、CBD南北中轴线、花园路、历山路、标山南路、黄岗路,长度36.5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站29座,其中换乘车站11座。

  环线的建设会与其他的放射支线都有相交,更利于换乘。11个换乘站覆盖了济南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线路,更好地方便周边的市民来中心城区。“通过环线的设计,周边的人来中心城区时,都是 环绕着外围走,不用一窝蜂地挤到中心城来,这也缓解了中心城区的拥堵。”该负责人说,中心城区还有古城区的风貌带,这样环绕着外围走,也是为了对古城的保护。

  与此同时,环线串联西部商埠区、南部居住区、中央商务区、洪楼片区、北湖新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也极大解决沿线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