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从济南交警支队获悉,2016年治堵一系列新举措即将拉开大幕。治堵的思路不再一味向私家车倾斜,而是更多地围绕公交优先和慢行交通保障做文章。此前交警部门提出的经十路将设双排公交车道的想法,近期有望付诸实施。

  目前有关经十路双排公交车道的方案正在研究中,如果顺利的话,最快将在春节前付诸实施。也就是说,再过20来天,热议多时的经十路双排公交车道,将会来到济南市民身边。

  今年至少22条路设公交车道

  1月12日,济南市文明办、济南交警支队联合举办《文明的力量》专题晚会,通报2015年交警业务相关数据,并就2016年治堵十大新举措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治堵新招中,强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的措施引人关注。

  “今年将全力推进公交走廊建设。”济南交警支队政委曹凤阳表示,2016年,济南交警支队为了保障公交优先,吸引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引导市民降低小汽车的使用强度,摒弃仗车思维,将在舜耕路等9条道路开辟全天候公交专用道,在和平路等7条道路开辟高峰限时公交专用道,在30多处易堵路口增设公交专用道,在纬十二路等新改建道路,一次性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在经十路(担山屯立交至邢村立交)等5条道路,打造双向四排公交专用道,其中外侧公交专用道为公交车道,内侧公交专用道供校车、通勤班车、旅游大巴、长途客运等车辆通行。为了保障公交专用道的专有路权,交警还将同步完善违法抓拍和专用信号、优先控制信号等设施。根据计划,2016年设置公交专用的道路,至少有22条。

  为了保障公交出行的效率,交警部门此次列出了一揽子公交专用道的施划计划。交警部门提出,将利用北园高架路、齐鲁大道内侧车道开辟公交专用道,与工业北路、青岛路BRT车道联网,构成自奥体中路至西站落客平台的客运快速走廊。

  双排公交车道正在做方案

  在众多公交车道的计划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经十路双排公交车道。设置双排公交车道,这在全国也是首例。当然,经十路目前全国首创的交通管理措施并不少,比如逆向可变车道、弹性可变车道、先左转后直行的通行顺序、直行待行区。这些创造性措施,目前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被复制。

  从济南交警支队获悉,此次经十路双排公交车道起止点已经明确,西到担山屯立交,东至邢村立交,其中外侧公交专用道为公交车道,供济南公交总公司一般班次的公交车通行,内侧公交专用道,则供校车、通勤班车、旅游大巴、长途客车等车辆通行。交警表示,目前最终方案还在研究中,双排公交车道实施后的流量影响正在测算中,最快将于春节前付诸实施。

  私家车主担心

  设双排公交车道会不会越治越堵

  经十路是济南最宽阔的东西主干道,吸引了大量的交通流。而且实行绿波带改造后的经十路,如果以40到60公里的时速行驶遇到绿灯,将一路绿灯。然而,随着近几年济南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原本顺畅的经十路,目前已经成为济南最拥堵的道路。特别是早晚高峰期,经十路已经成为济南市区流量最饱和的道路。

  经十路设双排公交车道的消息,经交警部门权威发布后,触动最大的是私家车出行群体。车主王先生质疑,“早晚高峰时公交车连成串,但其他时段公交车并不密集。单划两个车道意义何在?眼睁睁看着公交车道上空着也不能走?这样会不会越治越堵?”

  作为周末用车族的李先生认为,平时工作日的上下班可以启用双排公交车道,而周末并不存在早晚高峰,没有必要全天候公交专用。车主小琴则表示,如果设置双排公交车道,留给社会车辆的通行空间必然会更少。而济南的机动车保有量还在持续增长,“真不明白这是治堵还是添堵,如果汽车买来没法开,还不如当初就限购呢。”

  此外,也有市民提出疑问,新增公交车道是否可以错时向私家车开放?为了保障公交优先,2014年,济南交警曾在花园路、文化西路等多条道路尝试推出了限时公交专用道。在早晚高峰时期,公交车道只允许通行公交车,其他时间段允许私家车借道通行。如果经十路设置了双向四排公交车道,是否可以在非高峰时期向社会车辆放开呢?

  公安部门建议

  推进公交优先应落实票价优惠

  目前,济南虽然在打造公交都市,但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济南公交出行分担率极低。目前济南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25%,比2011年下降了4.69%,且仍在呈下降趋势,远低于北京的46%、上海的49%、深圳的55%、南京的46%。在济南市前几天召开的专题治堵会议中,公安部门就推进公交优先提出了多条建议。其中一条便是建议交通运输部门实施公交票价优惠政策。具体而言,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落实公交换乘1小时内免费、严重雾霾期间免费、早晚高峰票价优惠或潮汐票价等措施。

  此外,还应推行个性化公交服务。针对出行、就医等不同需求,开辟通勤快线、定制公交、连接社区与公交站点的社区公交,以及医院、景区摆渡车等区间公交,实现“点对点”服务。结合公交站点的设置和调整,先期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实现公交与慢行的有效衔接,为选择公共交通提供便利,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