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床位,为啥不给办住院?”8日下午,说起前段时候儿子的一次看病经历,济南市民张兰满是困惑。后来一打听,说是““如果自费,就能协调出床位;如果走保险,床位就很难协调”。

  事实上,为了防止过度医疗,医保部门普遍对医院实行总额控制政策。这就使得医生在为患者看病的同时,还得算计着病人的医保账户。显然,作为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医保改革仍面临很多挑战。

  空十几个床位依然无法住院三个月前,济南历城区市民张兰两岁的儿子发高烧,家人心急火燎地把他送到了市区的一家大型儿童医院,“体温已经到了40℃了,大夫说必须打点滴退烧。”

  张兰说,当时已是晚上7点多,她算了一下,打完点滴得到凌晨12点左右。“我家离医院太远,来回不方便,而且之前在社区给孩子买过一份医疗保险,可以报销。”此外,大夫也叮嘱说打一次点滴不够,需要连续打上几天并观察效果。正因为此,张兰提出让儿子住院的请求,然而,这却被大夫回绝了。“大夫说,医院没有床位了,而且我家孩子的情况没有那么危险。他还说许多得了肺炎的孩子都住不了院,我们这个每天来医院打点滴就行。”张兰回忆道。

  但当她经过病房时却发现,那里空着至少十几个床位。这让张兰很不解,随后她悄悄问了护士,护士告诉她:“如果走自费,就可以协调出床位;但如果走保险,床位就很难协调。”

  “为啥走保险的病人就没有床位呢?”张兰多次追问,护士却没再回话。

  大夫变“会计”,每天要掂记病人的医保余额

  “可能是因为她儿子的医保费余额不够了,所以医院才找理由不让住院。”9日上午,济南历下区某大型医院的一位儿科负责人说。

  对这一说法,记者从天桥区一家省级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袁龙那里得到确认。

  9日下午,记者见到袁龙时,他正忙着给一位病人算医保余额。“你的账上总计6500元,已经花了5500多元,还剩不到1000块,如果拍了片子再治疗,恐怕会超。”袁龙给这位患有膝盖骨关节疾病,享受市级医保待遇的病人提出两个建议:要么根据几年前拍的旧片子进行治疗,要么再重新拍片诊断,但如果选了后者,医保超出部分要自己承担。

  最终,病人接受了后一个建议,“只要能治好病,多花点钱就多花点吧。”

  “现在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病人算医保余额。”袁龙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电子病历单说, “医院的要求是,花费的钱数不能超过医保规定的钱数,否则多出来的就要自己掏腰包。”

  正因为此,袁龙对每个住院病人的医保情况,特别是账户余额,都要心中有数。“比如这个病人,账户上只剩下1000元,每天的治疗加床位费200元,那他住院最好别超过5天。”袁龙扳着手指说。

  袁龙说,一旦医保限额用完了,超出部分就会算到医院头上。据他了解,有一家医院曾因此被罚了数百万元,而这些罚款又会转嫁到科室和每个医生头上。“用超了就等于自己贴钱给病人治病。”袁龙说,由于有医保的顾虑,他每次治疗都会算计,是用便宜的药好还是贵的药好,“本来应该根据病情确定用药,结果不得不根据医保额度来定。”

  总额不控,有人会“过度报销”

  据了解,包括山东在内的全国多数省份,对医院都是采取医保总额控制的方式进行支持。所谓“总额控制”,就是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事先算好未来某个时间段(一般是一年)的医保支付额度,根据这个额度拨付病人的医保费。

  医保专家邱进说,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大医院,一般年初定下的医保额度都是花不完的。“去年一家医院到了10月份,医保总额用的还不到一半。”

  据介绍,之所以控制总额,主要是防止“过度报销”。此前,我国也曾试过“花多少报多少”,结果相当混乱:享受医保的人不论病症轻重,都要求开最好的药、用最好的治疗手段,家属也跟着“沾光”,上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一人享受公费医保,全家吃药看病不花钱”的现象。

  “医保总额是有限的,禁不住这样的‘吃拿卡要’。”邱进说。如今,在总额控制之外,医保还对一些病人特殊照顾,“比如对癌症患者,花了二三十万,就可以申请大病医保。”而这些是不在总额限制之内的。

  “总额控制最大的好处,是给医院和大夫传递了一个信号,既要治好病又得省下钱。”邱进认为,“政策设计是好的,就看你怎么灵活应用了。”

  体制不改,“矛盾都推给医生和患者了”

  显然,医保的这项政策并没有满足所有人的期待。“矛盾都推给医生和患者了。”袁龙说。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朱恒鹏认为,医保总额控制,是我国医疗市场竞争不充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结果。但由于各地医保和医院管理水平落后,导致政策执行简单粗暴,结果是医生整日算计病人的医保余额,病人又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推来推去”,加剧了医患矛盾。

  “说到底还是医院的管理体制有问题。”省内一名对医改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认为,医疗市场不开放,公立医院不改革,再好的制度也会被扭曲。

  “患者到了医院就是看病,也不要有‘占便宜’的念头;医生就是治病,不用考虑治病以外的干扰。”在这位学者看来,医保政策的理想效果应该是保证“医生患者,各归其位”。(应受访者要求,张兰、邱进、袁龙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