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专题:》》》》》》》》

  对于历史,你可能知道卢沟桥事变、台儿庄大战、淞沪会战;也有可能知道李宗仁、张自忠、杜聿明这些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将领。但是,你也许不知道以下这些名字:王学敏、田淑峰、耿介、赵清伍……由于历史原因,抗战老兵特别是原国民革命军的抗战老兵们,从抗战胜利至今的大多数年月里,被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很少被人提起。著名人物画家、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品《岁月沧桑——为抗战老兵造像》,表现了曾经的热血青年们为了共和国的明天,以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战歌,如今的他们在回望那段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岁月时,含笑留给共和国和后人一个永不磨灭的军礼。

  这四幅抗日老兵头像的尺寸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样,跟伟人像一般大小,画里的老兵形象强调了真实的面貌,让人看了之后很震撼,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力量。用国画的工具创作如此巨幅的头像,对您来说算不算一种挑战?

  孔维克:是的。用中国画的笔墨画这样的“超大头像”难度很大,中国画不同于油画,笔墨的表现也不等同于画素描。这次探索在我的水墨写实国画人物系列中也是一次重要的突破,它不同于《公车上书》等作品,是靠全身像和人物组合、背景烘染等综合因素来刻画人物、丰满画面,而是只靠“大头”本身。平时画的那些古典人物类小品画,只要有笔墨情趣就可以了,而如此巨幅的头像,远看要有气势和张力,近看要见笔墨和功力。假若你细细品味这些老兵头像,画面上的那些线、面和墨气都是很讲究的,我借鉴了山水的技法,甚至可以直接看成是山石的皴法,在那布满褶皱的脸上,我们似乎看到了黄土高坡上的一条条沟壑,而在他们的下巴和手背上,也可触摸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然而这种表现虽然不是用毛笔画素描,但必须要有西画造型训练的基础,同时在人物刻画过程中融入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精神。由此契机而寻求艺术技法和境界的不断提升,这也践行了我一贯主张的中国画创作理念:每一次的创作都不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有了一个想法之后,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寻找一种全新的适合表现这个题材的艺术语言,不能偷懒地以一种惯常的技法来套所有的题材。由此,在我的艺术道路上,也就产生了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一次次的学术探索和一次次的语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