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搞关系,也没必要搞关系”,张士平似乎不是一个喜欢主动与人勾兑交流的企业掌门人,他也不喜欢引起公众的注目。他不喜欢拍照,更不喜欢拍马,他非常看不惯有了职位、财富或权势就带上一大班随从讲风头和排场的人,“都是上行下效。如果一个领导出行要有十几个跟班,这种作风,怎么谈效率和成本控制?不用脑袋想都可以明白。”

2009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魏桥集团2009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魏桥集团

  自从“魏桥自建电网的电价比国家电网[微博]便宜1/3”的消息引爆舆论后,魏桥总部所在的邹平县一天之内就涌进来几十家媒体,张士平与笔者坦言,这确实给企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干扰和压力。起初,张士平打算保持沉默熬下去,希望事情慢慢平息算了。但是,当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电网陆续表态,一些权威专家也站出来说话后,“我实在是坐不住了”。张士平开始给省委省政府写信,希望邀请各界到魏桥参观调查,“让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实际情况,看看我们所付出的努力。”

  自15年前,在于淄博电网的纠葛中,魏桥走上自备电厂、孤网运行之路。“从那以后,魏桥所有的项目再也没有用过国家电网的电,我不是吹牛,我们确实没有出过停电事故”。魏桥通过不断扩张的自备电厂获得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这一模式也成为魏桥大幅降低纺织和铝业两大核心业务成本,增加利润和加速扩张的一台发动机。

  一位国有铝企的中层告诉笔者,他们的企业也有煤电铝一体化项目,但加上电网占容费,最终的自供电力成本也在4毛以上,“这和魏桥2毛多的成本还是没法比。”

  曾有新疆相关部门官员到魏桥镇考察,希望在新疆复制魏桥模式,最终却无奈而归。一家大型国企的总经理也曾到魏桥调研,离开时留下三句话:魏桥的成绩不得了;魏桥的事情咱们干不了;魏桥的模式复制不了。

  事实上,全国高耗能行业自备电厂者不在少数,然而,限于体制和法规,大规模装机、“孤网”运行、且能卖“余电“的企业,至今唯有魏桥集团一家。从产业发展的历程来观察,魏桥“孤网”的出现,是国网、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相互平衡、妥协的结果。魏桥在“小县城+大企业”的格局中实现政企深度结盟,受到地方主政者的鼎力支持,由此也增加了与电网企业“叫板”的筹码。而业内形成共识,魏桥的模式再难复制,即使在新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落地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再出现另一个“魏桥”。

  企业家的秉性决定企业的发展,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民企发展的洪流中俯拾即是。沉默如张士平,魏桥集团仍在低调中迅速扩张。2014年,魏桥集团跃居世界500强第279位,三年内提升161个位次。时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80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魏桥集团的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4000多兆瓦,旗下中国宏桥的自给电力比例超过了70%。

  在新电力体制改革重启背景下再议魏桥和及其掌门人张士平,可能更大的意义不只是探索电力体制的市场化;而是可以窥见国内民营企业独特的成长路径。山东还有一批如传洋、京博、方圆、科达等大型民企的成长路径与魏桥颇为相似,只是魏桥“触网”成功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样的群体也可视为中国民企发展的缩影之一:出身草莽,不无野蛮,兵行蹊跷,勇于博取;他们未如大多同代人般在产业周期起伏、宏观调控、产权之争等历险中被淹没,反而抓住鲜有的机会,在某一领域左冲右突,最终——轰然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