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保障也要转型升级

  如何继续稳定地供应京沪市场,蔬菜供应保障如何转型升级,寿光人和兰陵人也在思考。

  两地都有种菜的传统,都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如今,这两大“菜篮子”正在全国范围内释放出强大的“样板效应”,不但为全国蔬菜生产经营提供了参照模式,而且积极对外输出人才、技术与种子资源,不断影响着全国蔬菜生产经营和特大城市蔬菜保障模式。

  据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傅成高介绍,今年的兰陵菜博会,首次发布了“苍山蔬菜”的品牌标识。树品牌,是为了更好地闯市场。而且,兰陵30多万人的专业蔬菜运销队伍,在站稳“上海滩”之后,已经开始挥师北上,不再回避寿光的锋芒,山东蔬菜“双雄争霸”的战幕已悄然拉开。

  寿光的蔬菜技术员输出由来已久,目前已经覆盖全国多个省区。在很多外地人看来,“寿光的菜农都是神仙,叫它什么时间开花,就什么时间开花。”三元朱村的大棚技术培训,每天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者。而兰陵也在探索“异地农场”,兰陵县尚岩镇的李洪军在江苏启东租了20亩地种植黄瓜,每亩产值过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6万名兰陵农民在外经营土地30多万亩。

  目前寿光定位了蔬菜园区化发展的思路,以标准园区的打造为主线,加强对蔬菜产业的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发展园区农业,推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寿光设施蔬菜基本上保持了80万亩左右的种植规模,并没出现明显的扩张趋势。

  除了蔬菜种植园区化,寿光人也在努力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有意在淡化“寿光是中国最大的菜篮子”这一概念,而是用寿光创造的“标准”为全国的蔬菜生产提供服务,通过这个标准和服务来带动全国蔬菜产业的发展,为全国老百姓提供优质菜品。

  “80万亩蔬菜大棚不可能满足全国消费者的需求,寿光未来要着力打造全国设施农业的行业服务中心,制定全国蔬菜产品的生产标准、使用农资的标准、流通的各类标准等,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按照寿光蔬菜标准生产出的蔬菜就叫‘寿光菜’。”寿光市农业局局长杨维田说。

  寿光不仅做标准,还搞蔬菜的技术研发。当地投资5亿元组建了蔬菜种业集团,建设了2000亩育种实验基地,配套科研中心和专家公寓,在海南、慈溪、北川、内蒙古等地分别设立了育种繁育基地……

  兰陵县也不断推进蔬菜产业转型,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瓜菜新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苍山大蒜”“苍山牛蒡”“苍山辣椒”通过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展望未来,在中国蔬菜生产的绿色征程中,在保障大城市蔬菜供应上,寿光和兰陵都在争取有更大的作为。“菜市双雄”还将演绎怎样的蔬菜传奇,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