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露

  从淄博烧烤说起:有些食物只有在深夜吃,才有味道,比如淄博烧烤。以至于现在想来,整个夏季让我念念不忘的不是沁爽冰块,而是火力全开的烧烤。

  如果说冰块是与夏天的直接对抗,那么烧烤显然走出了“迂回”战术,它携晚风和啤酒,它讲求天时地利人和,把所有暑气秒杀于热气蒸腾的深夜食堂里。

  ‘一个清凉入胃,一个快意人心。’而这像极了东西方对于“美”的认知差异,西方直白张扬、讲求逻辑性;东方则含蓄委婉,寄托在自然的一草一木间,徜徉在一食一串的平凡日子里。

  前不久,河南卫视以“七夕奇妙游”节目再度令无数网友惊叹那震慑人心的“东方传统文艺之美”。但事实上,七夕“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并不在河南,而是在:

  ‘淄博’

  相传淄博市沂源县牛郎官庄村,是牛郎织女相遇的地方。沂源县织女洞内的宋、金碑记中对该传说已有记载,其流传时间更可追溯到唐代。2008年,经淄博市申报,“牛郎织女传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23。

  千百年前,古老东方的极致浪漫便在淄博落地发芽。时至今日,淄博身上那种“东方美人”的气质和“谦谦君子”的风雅愈加明显、动人,内画于精致的陶瓷琉璃中,深嵌于“颗粒归仓”的建筑肌理中,更早已与澎湃齐地的城市文明融为一体。

  东方的美,或许没有谁比淄博更懂。

  01 淄博,可以方物

  如果说西方人惯于逻辑思维,其审美的关键点在于写实和直接表达,那么东方便是“象数思维”,以事物的象征物和数量等来感知世界规律、人心冷暖,其审美的“命门”在于含蓄、内敛。

  例如,在中国古诗中,“借景抒情”、“借物抒怀”便是最常用不过的技巧。

  因此,虽然古人以“不可方物”形容极致美感,但若真的去寻觅东方美学的踪迹,也可以从那些“巧夺天工”的器物入手。换句话说:

  ‘真正的美会让人词穷,除非找到合适的类比物。’

  而能体现东方美的存在中,‘陶瓷’总是绕不开的。

  瓷器,英文称之为“china”,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代表了世界对中国的最初认知。可以说,了解了瓷器的前世今生,便知晓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衰兴历程。

  冷艳孤傲的青釉瓷,富贵吉祥的鸡血红釉,庄重大气的茶叶末釉,色彩艳丽的立粉彩陶……瓷器从塑胚,烧制,再到上色,体现了古时工匠对火候的把控感和对画笔分毫不差的精致感。在建国后,陶瓷多次作为国宴用品接待外宾。

  1979年,滑石瓷《丰收》盖杯被北京人民大会堂选为国家用瓷,1999年“中华龙”餐具被选为国庆50周年用瓷;2009年“凤舞和鸣”系列被选为国庆60周年国宴用瓷;2018年“华青瓷”在上合青岛峰会被选为首脑宴会用瓷……

  ‘陶瓷已经成为代表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符号和标识。’

  而这些陶瓷均来自同一个地方:“当代国窑”——淄博。

  据说,早在约一万年前,淄博地区的先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焚柴而陶,到了夏商时期,淄博临淄、张店、桓台、淄川、周村、沂源等地均有制陶手工业。此后淄博瓷业不断推陈出新,相继出现了黑瓷、酱色釉瓷、白瓷,雨点釉、兔毫釉、茶叶末釉等。

  清乾隆年间,博山制瓷业空前兴旺,成为当时全国陶瓷的生产和销售中心,商贾云集,繁盛一时,谓之“北方瓷都”。

  除了陶瓷,淄博也是琉璃的发源地。而如果把陶瓷比作谦谦君子,那琉璃就应该是“灼灼美人”。

  琉璃又称“药玉”、“料器”,是以各种颜色的的人造水晶为原料,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由于传统琉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费时,且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故每颗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在此意义上讲,相比陶瓷,琉璃更显珍贵。

  淄博琉璃种类众多,其中内画鼻烟壶被视为琉璃工艺炉火纯青的代表。内画在清朝由淄博在北京皇宫的琉璃工匠传播开来,笔法细腻纯熟,据说其细微之处需用4、5倍以上的放大镜才能观赏,万里山河尽收厘米之内,尽显淄博匠人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博远的心境。而陶琉珍品及其上面的装饰与画作也成为寄托情思、寓意美好的载体。

  时间流转,如今,淄博陶琉仍然美名远播,作为一张“超凡脱俗”的城市名片屹立东方,并将陶琉韵意植入城市‘工业美学’。

  去年9月,第20届淄博陶博会如期举行,其新建城的主会场——“淄博珍珠”一经亮相便吸引了目光无数,有人说它一看到它便想起了淄博陶瓷琉璃的圆润饱满、线条优美,也有人说一看见它便想起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经典诗句。

  那是宽厚中国独有的包容美、造物美。

  02 淄博,记忆从常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美的线性和其他一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形式。”

  ‘对称’

  这种人类先贤就已发现的美,在中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书法对联、诗句对偶,紫禁城的中轴线、江南庭院的四水归堂……对称美早已应用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9年,淄博的潭溪山高空玻璃桥和小米醋博物馆双双斩获世界结构大奖。其中,潭溪山高空玻璃桥作为世界首例无背索斜拉弧形玻璃桥获行人桥梁奖,小米醋博物馆获小型项目奖。

  俯瞰潭溪山高空玻璃桥,两条优美的抛物线对称相交,横亘于悬崖之上。小米醋简单规整的外形上,坛子状的入口、深凹的设计也处处体现着对称的艺术美感。值得一提的是,

  ‘对称美来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

  从水中倒影,到生命构造;从白昼黑夜,到春去秋来。对称美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终极思索。

  正如老子曰:大音希声,大道无形。之于淄博,则是‘大美从常’。

  “常”,始见于战国文字,既有“平常、寻常”之义,也有“恒久,伦常,遵守自然规律”之义。

  在潭溪山高空玻璃桥,人工建筑物的力度美与结构美与周围的潭溪山风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在小米醋博物馆,刻意设计的“裂纹”墙面,灵感来源于龟裂的土壤、植物的叶脉、动物的毛皮、细胞的结构……这大自然的一切均有“纹理”,小米醋博物馆也借此发出了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的声音。

  而相比于获得世界大奖的稀有艺术品,东方美学在淄博或许更多的流转于街头巷尾、氤氲于饭粒茶香。

  以在餐馆雅席、民间庖厨沿袭已久的博山“四四席”为例,其原意指博山人士宴请宾客时,按菜肴多寡分类的一种宴席规则,可供八人一桌聚餐的四平盘、四大件、四行件和四饭菜计十六个品种。

  而从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来看,“四”在中国古代有四红四喜、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四季来财等吉祥寓意。此外,“四四席”会随着季节变化调整菜品内容,以保持原料成品的新鲜,这种“四时常鲜”的属性,看似稀松平常的宴局,亦顺应了“顺时而为”的自然法则。

  可以说,来自东方,浸润于东方,迸发于东方,让淄博毫不费力地把东方的美悉数展现,发扬光大,并反哺现代城市发展。

  如今,正是由于淄博蕴藏的独特美学底蕴,使得淄博在老工业城市的转型路上更容易“轻盈起舞”。在这里,陶瓷不再仅做观赏和器皿,更被创新地制成刀具、防火陶瓷纤维制品、国产离子膜、陶瓷防弹衣……向现代化、产业化、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同时,淄博的标签也从“瓷都”向“新材料名都”进化;在这里,高端建陶工业设计、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亮相2019年世界工业设计产业博览会,在全球范围展现淄博工业美学的独特魅力。

  前不久,“中共淄博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强调的,淄博正“下足苦功夫、笨功夫、细功夫,一锤接着一锤敲,努力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胜景”。7月15日,淄博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又提出着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城市的“五好城市”概念。

  可以说,淄博,这座将东方美学的“集大成者”,正带着一身荣光,走向更加清朗的未来。

  参考资料:1。信德胜。 陶瓷艺术的美学意蕴[J]。 山东陶瓷,2016,39(03):33-34.2。翟玮。 陶瓷美学研究之淄博陶瓷[J]。 美术教育研究,2013(20):39-40.3。作品推介|小米醋博物馆,世界建筑导报,2019.2.25.4。结构|荣获世界结构大奖的潭溪山高空玻璃桥设计干货来了!公众号同济土木人,2019.11.21;5。“淄博珍珠”开启城市新视窗,闪电新闻,20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