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田汝晔

  这实在是一间不起眼的房子。

  从山东省立医院往西,先走过一条窄窄弯弯的巷子,再穿过充斥着各种味道的小店,最后在街道的尽头踏上“噔噔”作响的楼梯,就是爱心厨房的地址。

  这是个只有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紧凑而逼仄,有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职工宿舍的典型风格。如今,这所简陋的房子变成了很多白血病患儿家长心灵的慰藉之所。他们在这里免费做饭、交流,在缭绕的烟火中抱团取暖。

  位于山东省立医院旁的爱心厨房

  一个善念让厨房变成“爱心厨房”

  2月初,刘子豪第一次来爱心厨房。他今年21岁,5岁的妹妹在2020年底查出白血病。

  母亲在医院陪着生病的妹妹,父亲回海阳老家给妹妹收拾住院要用的东西,租房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刘子豪身上。

  在妹妹生病之前,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刘子豪从来没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年的“大人”。老大和老二的“战争”从不会因为年龄的差距而熄火,在家他也会跟妹妹吵架,相比父母对妹妹的“纵容”,他总是“不懂得让着妹妹。”

  一直活蹦乱跳的妹妹生病了,父母好像一夜之间老去。一直觉得还是个孩子的刘子豪,需要扛起照顾妹妹的重任。妹妹的病友家属建议他去医院旁边的爱心厨房看看,“大家伙都在那,不懂的就问李朋,他是个好人。”

  家属口中的“好人李朋”,此刻正趴在厨房客厅的桌子上登记物料。说是客厅,不过是个不足10平米的狭小空间。除了正中的一张桌子,几把已经油漆斑驳的椅子,其它所有的空间都被橱子和物料塞满了。

  从厚厚的文件夹里抬起头,李朋熟悉地招呼刘子豪坐下,简单交流后,把刘子豪拉到爱心厨房的微信群里,同时发布了寻租信息——三分钟后,微信群里信息闪烁,有群友回复:下周要回老家治疗,房子可以转租。

  爱心厨房的内屋内摆放着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

  白血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要给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最疼,什么时候免疫力最低,家长要怎么调整自己……一桩桩,一件件,李朋细细地交代给刘子豪。本来一直绷着的刘子豪哭了起来,李朋不说话,给他倒了一杯水,默默等他哭完。

  这样的场景和眼泪,李朋已经见过太多。这是他曾走过的路,如今他指着别人再走一遍——带着患儿家属少走一点弯路,孩子就少受一点罪。

  李朋是爱心厨房的发起人。创建于2017年6月的爱心厨房,最初是李朋为女儿治病所租下的房子。女儿轩轩患白血病在省立医院治疗,为了方便女儿治疗,李朋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给女儿做饭。白血病患儿的饮食需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化疗后身体极度虚弱,需要极为精细的饮食照顾,李朋就招呼一些不方便租房的患儿家属来家里做饭。时间长了,来这里做饭的人越来越多,“爱心厨房”的名字就慢慢喊了起来。

  很多像刘子豪一样的白血病患儿的家属慕名前来。在爱心厨房,除了“做饭”外,互相安慰、互相帮助,互相抱团取暖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做饭的大部分都是爸爸

  只占了房间几平米的爱心厨房,摆满了盛放调料的瓶瓶罐罐。几个炒锅擦得锃亮,每天中午都会有不同的味道从中飘出,温暖病房里某个孩子的胃和心。

  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因为烟火味,有了家的味道。

  “开始就是个做饭的地方,但是时间久了,大伙就都把这当家了。”李朋说,孩子在医院里需要妈妈全天照顾,孩子爸爸就跟着办理一些手续,给孩子做饭送饭,因此来爱心厨房做饭的基本都是孩子的爸爸。

  午饭期间,患儿家属在爱心厨房为孩子准备饭菜。

  在爱心厨房,“互相帮助”是抱团取暖的主题词。孩子在治病,谁家都会有个不凑手的时候,大家伙就一起去帮忙。患儿经常面临出院、转院,因此搬家是常事,大家伙就一起搬搬扛扛。

  爱心厨房记录了爸爸们的付出。他们身份各异,有公务员,有厨师,也有农民。很多爸爸刚来时不会做饭,男人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厨艺,做上几顿也都会了。有个爸爸高高大大,十个手指头根根都像胡萝卜一样粗,但是包出来的水饺一个个小巧玲珑,孩子们都爱吃;有个年轻爸爸跟着厨师拜师学艺,孩子治病待了一年,病情稳定出院的时候手艺都能出去开小吃店了。

  为了照顾孩子,这些爸爸的工作基本都放弃了,主要就是打零工,送外卖或者晚上跑代驾,但这些收入和孩子治病花费比起来,显得格外微薄。钱几乎是困扰每个人的问题,但大家伙还是会尽力地互相帮助。李朋说,曾经有个大哥家庭尤其贫困,妻子有病,女儿得了白血病,自己照顾孩子的时候又病倒了,在病房动不了。李朋跟几个同在爱心厨房做饭的爸爸轮流照顾他和他的女儿。这个大哥的医药费,也是几个人凑着给交上的。

  每个孩子在这里治病的家长,都有一段辛酸。李朋曾见过一个来自济宁的大姨,为了省下钱给孙子治病,晚上就睡在广场上。知道这个事后,李朋晚上找到了这个大姨,给她在爱心厨房支了一个简易床。为了感谢李朋,大姨就成了爱心厨房的义工,只要得空就打扫卫生。

  “我们很多义工都是患儿家属,还有很多义工是社会上的好心人。”李朋说,来这里帮忙的义工里,有山航的空姐,有附近的学生,有家庭主妇,也有很多企业的普通员工。“我真的很感谢,很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爱心厨房撑不下去。”

  爱心、感动和别离,在爱心厨房总是交织上演。白血病极易复发,就算是换了骨髓,也可能会反复。因此很多人从爱心厨房离开了又回来,不询问孩子的病情,是家长们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

  “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孩子是不是还在。要是情况好,可能会直接说,要是情况不好,提了大家都伤心。”李朋说 ,包括自己在内,每个在这里的家长,都是从死神手里硬给孩子往回“拉命”,“在这的人没有放弃孩子的,只有实在没办法的。在这的很多家长跟我一样,这辈子就打算把照顾孩子当成唯一的事情来干,只要孩子好,自己怎么样,受什么苦都无所谓了。”

  爱心厨房的发起人李朋正整理帮助的患儿及家属资料

  起源,是为了给女儿治病

  李朋是爱心厨房的主心骨。他是个长相敦厚的年轻人,个子不高,但是有着山东人明显的浓眉大眼,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神色平静。在没有创办爱心厨房之前,李朋一直过着极为普通又幸福的生活,尤其是懂事的女儿轩轩,给家里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孩子查出急性白血病后,我带着孩子去天津治疗,一个月就花了6万。医生说首期的治疗费还要10万。当时家里全靠我在钢铁厂上班挣钱,实在没有钱了。”万般无奈之下,李朋带着孩子回到了泰安老家治疗。在筹集手术费的过程中,很多社会的好心人为孩子伸出了援手,加上一家人的努力,这让孩子的治疗得以延续。

  “经济稍微缓了一点,我就带着孩子来济南治病。为了给孩子做饭,花1500块钱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有孩子同病房的家属不方便做饭的,就喊过来一起做饭吃。”李朋说,大家伙来做饭,都是自己带着食材。后来为了方便大家伙,就干脆买了个储物柜,每个人一个储物抽屉,省的来回提着食材。

  靠着客厅,储物柜占了整整一面墙的大小,每个抽屉上贴着不同的名字标签,很多柜子都没有上锁,对于在这做饭的孩子家长来说,爱心厨房就像家一样,不用设防。

  “女儿治病的时候受了大家不少帮助,我做这些也是想回馈更需要帮助的人。”来爱心厨房的都是白血病患儿的家属,他们的难处和痛处,李朋感同身受。开心的是,小厨大爱的故事流传开来后,爱心人士捐赠的米面、蔬菜以及钱款也汇聚而来。李朋把这些善款和物资一笔笔登记在册,既贴在墙上公示,也在朋友圈发布,每一笔钱的用途、每一袋米的流向都清清楚楚。这些钱款,除了用来维系爱心厨房的日常开支,还为一些经济条件特别差的患儿家属提供免费午餐等帮助。

  挺着,走下去

  钱,一直是困扰着爱心厨房的大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二三十人来做饭,柴米油盐酱醋茶,笔笔都要花钱。李朋却没想通过厨房收费:“条件稍微好点的孩子家长都自己租房子了,需要在外面做饭的是实在困难的。怎么问他们要钱?”

  “2018年下半年的时候女儿的病情复发,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孩子的治疗上,就把厨房就转交给其他几位病友打理。”李朋说,爱心厨房的运转主要是靠爱心捐款,因为入不敷出,维持厨房运转的账面资金越来越少,连房租、水电费都成了问题,爱心厨房遇到了成立之后最大一个坎。

  李朋(左)正和新来的患儿家属沟通交流

  2019年初,李朋接到了房东的电话,问他爱心厨房还租不租,因为已经没办法续房租。“当时女儿的病情已经比较稳定,我心里踏实很多,最重要的是还有很多病友需要爱心厨房,没了这个地方真的挺可惜。”尽管压力如山,李朋还是用女儿看病剩余的爱心款交了半年的房租。回到济南后,李朋再次接手打理爱心厨房。

  好在,爱心厨房不是李朋一人在支撑。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儿家属,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谁都不舍得关掉这个“家”一样的地方。为了让爱心厨房运转下去,在这的男人们,都不吝啬自己的一把力气,大家伙儿一起开过水站、卖过蔬菜,虽然因为时间等原因无法长久维系,但社会的捐助支持加上大伙儿的努力,爱心厨房总算是维持了下来。

  初春的2月,一切都显露出勃勃的生机。李朋说,女儿目前的状态还不错,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就挺着,一直往前走。大家一起在爱心厨房做个伴,也是一起鼓劲往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