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脑洞大开!当非遗老字号遇上人工智能,这些创意产品意想不到。
在互动屏幕上绘制几笔简笔画,你也可以成为金山农民画的“灵魂画手”。
这样的场景,是非遗老字号遇上AI擦出的火花,在第二届进博“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就能实现。
该展区内,非遗和老字号上海展区以“遇见上海”为主题,分为“石库门”、“江南民居”和“上海时光”三个展示区。三大展示区中设置了 “非遗+AI”区域。
AI互动金山农民画。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摄
11月4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刘曌老师表示,本次的“非遗+AI”区域,由设计创意学院多个实验室,联合龙凤旗袍、金山农民画、七宝皮影、李守白剪纸等知名非遗品牌联袂打造。
金山农民画是上海金山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发起于1970年代,以江南水乡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融合多种民间艺术表现手法,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艺术夸张,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这次的合作中,同济特赞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教师范凌的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传统文化变得人人都可体验。他们通过Tezign.EYE机器学习引擎对现有的金山农民画进行解构和学习,提炼出金山农民画的关键风格特点。当观众在屏幕上绘制简笔画后,Tezign.EYE基于用户的简笔画进行再创作,生成专属于观众的金山农民画。
现场,沉浸式皮影戏剧装置——声生皮影《大圣驾到》引人驻足。
将传统皮影艺术与多感官交互技术相结合。
该皮影作品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亚洲生活方式和设计基因研究室教师曹静团队联合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教师柴秋霞团队共同完成。作品以“点兵”、“选将”、“擂台”及“巡游”原创交互剧本演绎皮影版《大圣驾到》,为进博会献礼。
皮影版《大圣驾到》以“七宝皮影”艺术风格为基础,融汇中国南方传统皮影艺术造型精髓的同时,利用动态骨骼生成算法为传统皮影艺术的动态演绎及叙事模式创新开辟新途径。
同时,作品依托智能传感技术,颠覆传统皮影戏剧观众的角色定义,赋能观众通过鼓乐交互,参与皮影戏剧的实时生成。
人屏交互装置再现长达17米的巨幅剪纸作品《上海童谣》
擅长剪纸艺术的李守白大师带来了《上海童谣》作品,并结合了更生动的方式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数字动画与数字娱乐实验室教师柳喆俊团队利用交互装置,通过屏幕顶部中央的感应器判断现场观众的密集程度,让整个卷轴画面的动态效果与观众人数的密集程度呈正比。
屏幕上呈现的是缓缓滚动的李守白剪纸卷轴,环境是动态的,人物角色是静止的;当围观的观众越来越多时,画面上的角色会逐渐运动起来,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
龙凤四季动态交互旗袍
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教师王琦及其团队联合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字制造实验室,对可穿戴技术应用于传统服饰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带来了结合智能织物技术的智能服装作品——四季动态交互旗袍。
他们将传统的龙凤旗袍作为载体,与可穿戴技术相结合,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利用智能纺织材料与智能算法为旗袍添加新的动态表达维度,使之可变化、可交互,在一件旗袍上实现四季图案的变化,描绘花枝从新叶出芽,含苞待放,繁花盛开到金风玉露,白雪皑皑之景。
这种创新不仅为传统服饰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方式与机会,也为促进现代技术在传统中的深入结合与应用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