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举行了主题为“大爱寻亲,温暖回家”的开放日活动。活动中一位名叫袁震的热心市民向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捐赠了文具等物品。

  在救助服务中心内提起袁震,工作人员对他都很熟悉。从2012年冬天至今近7年里,工作时他是张店区齐悦国际三期北门外得力文具淄博店的老板。而在闲暇时,他是救助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

  机缘巧合成为志愿者 一做便是近7年

  说起为何要做志愿者,袁震笑了笑。时间回到2012年冬天,一天,袁震在出门买东西时碰到了一位老同学。这位同学身上裹着棉袄,手中拿着一个记录仪,对坐在路边一位流浪汉说:“你跟我们回去吧,我们给你安排好住的地方,大冬天的这么冷,你生病了怎么办……”但是坐在一旁的流浪汉好像对这话并不感冒,一个劲的摇着头,就是不愿离开自己搭起来的简易窝棚。这时,从旁边晃晃悠悠走来一位流浪汉,对袁震的同学说:“他不愿意去,你看看把我带走可以吗?”此话一出,本来坐在窝棚中的流浪汉似乎想通了,连忙爬出窝棚喊道:“你们可说好了要给我安排好住的地方,我们赶紧走。”

  看到这里,袁震想以前同学聚会时,他说自己是在民政部门工作,怎么现在跟乞丐打起了交道。看到同学把两人带上车后,袁震跑过去询问。原来,同学是在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袁震说:“当时听过同学的简单介绍后知道,她做的是帮助别人的好事。我平常是自己开店,工作的时间很自由,感觉闲暇时去帮帮这些人也很有意义,我便萌生了做志愿者的想法。”

  如今,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已经更名为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与淄博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淄博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和淄博市受灾人员临时避险中心同属一个机构。这里实行24小时工作制,主要负责为市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未成年人提供饮食、住宿、返乡、心理咨询、教育矫治等服务,为遭遇家庭暴力妇女提供庇护场所及服务,为受灾人员提供临时避险服务。还有那些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盗被抢、遗失钱财等导致的无力自行解决食宿、联系家人及返乡的临时遇困人员也是救助服务的对象。然而,市民经常在街头碰到的醉酒人员、路边发现的疑似流浪乞讨的危重病人和精神障碍人员却不属于救助服务的对象,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其他的有关规定,他们应该由医疗机构和公安机关处置。

  虽然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有意义

  就在几天前袁震与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同帮助了一位14岁少年。

  6月14日晚上7时许,张店公安分局沣水派出所护送一名流浪少年来到市救助服务中心求助。袁震作为志愿者,协助淄博市救助服务大厅副主任周智勇为其办理了入站手续。民警办理完护送手续后,工作人员开始对救助对象进行拍照、采集信息和指纹、寄存物品等,最后把救助对象的信息录入系统。在民警的帮助下,这名少年的真实身份信息很快就核查出了。

  原来,这名受助的少年姓董,刚满14岁,家在河南濮阳市濮阳县,父母双亡,一直跟着姥姥生活,因为家庭原因早就辍学了。为了找朋友,他来淄博已经一个多月了,身上带的钱早已花光,靠着别人施舍勉强度日,一个月来一直过着半流浪的生活,直到被警察发现。在征得小董同意后,袁震和工作人员带他到洗浴室洗了澡,换了一身新衣服,并把他单独安排到一个房间里休息。袁震忙完后说:“在救助中心内所做的事情都很琐碎,都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每做一件事都是在帮助一个人,这些事就有意义。”

  在做志愿者的7年时间里,袁震配合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帮助了许多人。他告诉记者:“每当看到有受助的人回到家时,心中为他们感到高兴。而且这几年里,救助服务中心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也在不断的提高。比如去年,中心运用“互联网+”救助寻亲的方法,逐步形成了“低滞留率、低安置率、高周转率”特色寻亲模式,提升了救助、规范服务和风险防控的能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2019年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共实施救助265人次,其中基本健康人员138人次,占救助总量的52.3%,残疾人55人次,占比20.8%,精神障碍人员49人次,占比18.6%,传染病人17人次,占比6.4%。淄博市民政局副局长蒲先农表示,淄博市救助服务中心作为集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救助、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遭受家庭暴力妇女庇护和受灾人员临时避险为一体的救助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建设和谐淄博、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救助服务工作网络,努力全面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胡泉 通讯员 吕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