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圆满落幕。53名院士签约进驻青岛国际院士港。风云际会,青岛国际院士港顺势启动院士联系网络,打造全球顶尖院士沟通交流的“根据地”。
这一宏伟蓝图,引来多位参会院士拍手称赞。“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人,碰到一起,进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是我非常向往的!”法兰西建筑科学院院士、院长马丁·罗班说。
风起于青萍之末。整合全球创新要素,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底气,来自三年来的深厚积累:前两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活动,院士港累计签约引进21个国家的108名院士。今年,参会院士水平高、范围广的特点继续凸显,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海内外院士参加,并实现了日本、西班牙、希腊等国家院士邀请的突破。
截至5月30日12时,第三届海外院士青岛行签约成果丰硕、合作意向广泛: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通讯院士鲁山诺夫·安德烈、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帕夫洛夫·瓦连京·尼古拉耶维奇等53名院士签约进驻院士港,专业领域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网络信息、生物医药、艺术等高端新兴领域。
“今天的签约,迈出了我们双方合作的第一步。”鲁山诺夫·安德烈说,自己目前担任所长的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机械制造问题研究所,下一步将和青岛国际院士港合作在青岛建设中乌研究所,“很兴奋学到的知识能够在中国找到发挥的地方”。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院士港开放共享的科技合作平台得到充分利用。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此次活动邀请全球、全国范围内的高层次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企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近800家参会,同步开展科研成果推介活动。最终,96家企业、4家金融机构、12所高校、11所科研院所,与院士项目或院士港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
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与西拉姆院士项目现场签约合作。公司董事长张瑜说,双方将展开技术合作,推广从幼儿园到高校的空气净化系统,构建空气质量预警、大数据监测等平台,为中国校园提供空气质量监测和改进的解决方案。
经过三年悉心培育,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核心,以院士引领为鲜明特色的高端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释放出强大新动能。据统计,2018年院士港各功能板块实现产值突破100亿元、综合税收突破10亿元。
青岛国际院士港以集聚外籍院士为特色,开辟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子,实现了“从0到1”的成长,面临着“从1到100”的裂变。青岛国际院士港综管办常务副主任刘宏表示,青岛国际院士港将最大限度汇聚院士资源,建立以项目合作为导向的联合攻关机制,逐步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院士联系网络,形成出成果的“源头活水”、出人才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