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月6日15:00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产权保护,也听到另外一种声音说,现在有些相关政策落实不是很到位。请问刘世锦委员,在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方面出台哪些实实在在的措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心和预期问题,一段时间曾经引起社会上较多关注。这个问题确实对下一步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和预期。

  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56789”,创造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民营经济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民营经济好了,中国经济就好,民营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好不了,所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不能变,也不应该变。

  发展民营经济,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各地各部门行动很快,出台了很多政策,应该说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我也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反映,我们所要求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额外的优惠,特殊的照顾,更不是吃偏饭。我们要的是平等发展的条件,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个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不因短期政策变化而变化的。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最近一些年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新官不理旧账。还有一些地方这几年搞污染治理,本来应该按照环保的标准,但是按照某种企业类型,搞简单的一刀切,说关就关。我以为要稳定民营企业的预期,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条是平等发展公平竞争,再一条就是长期稳定的法治环境。

  还要切实解决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潜规则问题。在金融领域,一方面是对现有的金融企业要推动改革,更重要的是要放宽准入,发展一批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