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出现慕课(MOOC)。5年来,慕课等在线开放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较量与互补中发展起来。一名教师在传统大学的授课,20年可能只教1000个学生,而在线开放教育一年就可以实现有20万个学员。近日,记者采访山东大学网络慕课名师,了解巨大的数字差异背后,如何倒逼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改革,以及慕课的发展将走向。
二十年1000个学生和一年20万学员
桃李满天下,几乎是每个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通过慕课,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王震亚几乎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王震亚199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原山东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任教,真正启动慕课教学则是2015年底。
王震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工业设计是一个小众专业,2016年之前,按每年招生50人计算,20年来他教过的学生也就1000人左右。而2016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有超过20万人通过他,了解了“什么是好设计”,他成了受学生喜爱的“老王”。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英文缩写的音译,它的兴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目前为止,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大部分课程,除了十几位名师专栏开设的课程外,都是免费的。而这名师之中王震亚却是一个例外,“听我课的都是我的学生,老师怎么能向学生收费呢。”王震亚笑着说。
谈到慕课,王震亚就打开了话匣子,作为在线开放教学的最早实践者,2001年开始,他就已经自发开始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上传到山东大学工业设计网,实行网络共享和讨论。2002年前后,工业设计出身的王震亚自己学习编程教材,自己搭建论坛,划分版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交流的平台。再后来,在博客、豆瓣兴盛的时期,他也不放过发展网络课堂的机会。而现在,他已经成了中国大学MOOC的优秀教师。
同样惊讶的,还有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戚良德,执教30多年,这位已经是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的老教授,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学生能数以万计。2016年,山东大学将戚良德在尼山学堂上《文心雕龙》的课程实录放到慕课上,第一年的听课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人。这让戚良德感到震惊,“之前我以为,除了研究学术的人之外,《文心雕龙》这样的书不会有人看,现在我发现我错了,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让我感动。”
2013年,山东大学启动慕课建设。今年9月,山东大学尼山学堂在爱课程网推出全国首个“古典文学微专业”,这也是全国首个正式推出的在线微专业。除戚良德开展的《文心雕龙》课程外,还有另外9门“国学经典系列慕课”,校内外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注册选课学习,通过其中任意六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即可获得由山东大学颁发的“古典文学微专业”荣誉证书。“网上考个山大”,成为很多网络学习爱好者的新追求。
慕课兴起时,很多传统课堂的老师便感受到了威胁,王震亚在现实中也接受过这种质疑。去年的一次会议上,王震亚在台上讲解关于慕课的内容。会议结束,一个老师走过来跟王震亚说,“我们的学生都去听慕课了,就更不想好好听我们的课了。您这样做,岂不是抢了别的老师的饭碗?”
王震亚耐心解释,“在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里,谁也保不齐自己的饭碗不会丢掉。另外,我更期望的是,您的饭碗里是西红柿炒鸡蛋,我的是醋溜土豆丝,那个老师是红烧肉,我们能不能拼一桌?”而“拼一桌”,也形象地代表了慕课授课与传统课堂授课的共生互补关系。
王震亚看来,所谓慕课,是给学生更多开放性地选择,他更加看重的是open,而非online。传统的大学教育,往往是根据社会需要,然后开设相关专业,在一个培养目标下培养学生。“慕课让人才培养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即使一个专业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发展取向。而在此之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培训班、阅读书籍等体现。”
王震亚以工业设计为例分析现代人对于知识的“进阶”程度。20世纪初的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的need(需要),而21世纪则更多的是满足人的want(想要)。从“需要学”到“我想学”,这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的。
在线教育刚刚兴起时,就有人产生了“大学是否因此消亡”的担心。但时至今日,传统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仍是网络教学无法取代的。慕课现在的存在基础是随时随地的手机端学习,它的碎片化,要求慕课老师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坐在一个位置上上,经过长时间系统地学习,实现知识的连贯性。
“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个性化地捕捉学生的成长特点,目前在线开放课堂是无法做到的。如果完全依赖网络教学,老师的教学也成了无源之水。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立身之本”。
但是这种冲击波仍然是存在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倒逼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老师要教给学生不能用手机直接搜出的东西。“趋势无法阻挡,你要把你不可替代的东西呈现给学生,主动展现给给学生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我找到了老师,却失去了同学
在一次与慕课学生的交流中,王震亚问学生在自己这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打动他的答复只有三个字:不孤单。王震亚恍然大悟,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有一起交流学习的同学,而网络课堂中,学生却纷纷有种感觉,“我找到了老师,却失去了同学”。
独自面对屏幕刷课的孤寂感,学有所成却无法分享的失落感,有时候会成为学员网络课程难以坚持下去的症结。为了打开学生的症结,改善网络课堂无法面对面交流的短板,王震亚连续三年自费组织慕课学院线下交流活动,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
慕课将来的发展不会止步于此,王震亚再次加入到了创造未来的实践者中。传统的大学教学,一门课程一个高校里可能最多两个老师授课,备课、学生考核等都面临着压力。王震亚希望未来的在线开放教育,可以打破这个局面。他利用“设计史话”这门课程,与不同高校的老师实现备课资源共享,而老师是基于已有的课件材料下,将自己最独特的一面呈现给学生。在“设计史话”中,不同的章节会有不同学校的专业老师来进行,比如,齐鲁工业大学王莹、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王子健等,都因为这个平台,聚到了一起。
“我不知道未来慕课会不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我也在尝试。”王震亚说。在王震亚的愿景中,课堂里的讲台可能会消失,因为老师需要改变一味地灌输教育,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学生会有一方天地随时实现分组讨论,并且每个团队都会有空间进行个人观点的展示。
山东大学课程建设负责人张强介绍,“2019年上半年,山东大学将推出第二批临床医学在线开放课程,形成完整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正式开展临床医学在线微专业、辅修双学位等多元化教学。”或许,有一天,传统课堂上百人上课的场景将慢慢让位于慕课等网络在线教育,而小班制、一对一面对面的授课模式将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