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复制推广经验 115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落地山东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名片”。聚焦走在前列目标定位,3年来,山东选择主动接轨,结合实际创新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据省商务厅统计,目前,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123项,我省已复制推广115项。
“现在我每月仅需报关10票左右,大大减少了企业的通关手续,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效率。”青岛保税港区内的绿辰进口商品展示推广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穆文斌感慨,我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而在此前该公司平均每月报关1000多票。
带来这一变化的,是青岛海关2015年实行的“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政策,企业从每票报关改为每月集中报关一次。这一政策使得该企业通关时间缩短了一半,两年间为该企业节省报关费用和运输成本近千万元。
不仅是青岛,今年4月份,威海口岸在全省检验检疫系统率先对入出境船舶全面实施“单一窗口”申报及无纸化管理,率先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边检系统成功对接,真正实现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监管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在申报上量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船舶申报、原产地证书、企业资质、许可证申请、跨境电商等系统,已经覆盖全省。
投资便利化领域,我省推行企业设立“单一窗口”模式,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和“多证合一”改革,在全国率先取消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审批,全面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方便企业退出市场,建设完善纳税服务平台,推行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等。多项投资便利化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到三季度末,山东实有市场主体户数774.6万户,同比增长13.7%。
贸易便利化领域,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制度等多项制度全面落地,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落实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监管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以济南海关“区内自行运输制度”为例,取消了口岸二次转关放行手续,企业通关成本降低40%。
金融领域,在济南、烟台、临沂、聊城、菏泽、济宁等6地市开展小微经营主体信用评分试点,实施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赋予了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外汇资本金结汇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银行办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等。
服务业领域,顺利开展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山东通泰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为审批改革后全国首家申报并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企业。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已推广。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已建成,归集了17市和52个厅局的信用信息超过3亿条;涉及59个省直部门和单位的595项省级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并投入试运行;建立了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制度,以及各部门的专业监管制度。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