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凌纪伟)用玉米芯生产乙醇汽油,给汽车“喝酒精”;纺织厂不仅兼顾家纺主业,还迈进了健康大产业……这是在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传统工业大省山东出现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今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山东为何如此重视“新旧动能转换”?这要从山东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说起。山东有“两个70%”: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的当前,山东要实现新发展必然要转换动力。同时,两个“70%”也说明,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资源和人口大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任务充满挑战性。
目前,山东正在书写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做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两篇大文章。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
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开始谋划“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让新经济发展壮大新动能。
培育新动能是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山东具有广泛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实力,这为新动能的孕育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山东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3个百分点。山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保持在全国第六位。山东也是继江苏、安徽、浙江、陕西、湖北、广东、福建之后又一获批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省份。
“没有源头创新就没办法支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说,山东组织实施了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新动能的源泉从何而来?山东聚焦代表自身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十大产业,即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信息产业、能源原材料、海洋经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医养健康、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构建全省新动能的主要载体和主导力,组织协同创新,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在山东浪潮集团展厅,由一张张专利申请书装裱起来的专利墙,讲述着企业40余年以技术创新为本的IT征程。2013年,浪潮自主研发的天梭K1系统正式发布,填补了关键应用主机系统国内空白,构筑起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浪潮SR整机柜服务器,是中国互联网繁荣的“幕后英雄”,SR系列占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厂商整机柜服务器的六成。春运能抢购一张回家的火车票,背后也有浪潮的一份功劳,浪潮支持12306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春运购票模式。
类似浪潮这种瞄准产业源头搞创新的成果在山东还有很多。山东华特磁电3.0T超导磁体、天岳集团高品质半绝缘SiC衬底材料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烟台中集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青岛南车四方CRH380A高速动车、潍坊盛瑞传动首款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器等大批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在关键领域和产业做好布局,山东还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今年5月,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跟踪培育1万家中小微企业,为新旧动能转换增添新生力量。
“我们把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李储林介绍说,山东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包括落实国家加计扣除政策,促进“小升高”,在研发投入上给予补贴,建立科技成果风险补偿,发放创新券,建立综合性服务平台等。
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在融资上给力。山东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16年以专利质押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总额39.57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两位。2016年,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板”,首批28家中小微企业成功挂牌,20多家企业已获省股权引导投资基金直投基金支持。
在创业孵化方面,山东提供优质的保障服务。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众创空间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分别达到75家、162家和3家,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省内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120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5300家。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新活力
对山东而言,新动能既来自于新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来自于“老树发新芽”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既是新动能的基础,也是山东的看家本领。山东正推动高端化工、能源原材料等一些集群规模大、技术积累广、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推动纺织服装、建材等产业加快供给水平提升,改善供给能力。
钢铁产能过剩已是社会共识,但是山东西王特钢通过加速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在钢铁上做起了大文章。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合作,西王特钢掌握了10项核心技术,不仅显著降低特殊钢制备的成本,还研发生产110余种新产品,特别开发的以轧代锻特厚板、风电用钢、大型船用曲轴钢、工模具钢、军工钢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钻采、风电、船舶、工程机械、家电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传统重要产业之一。然而,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还处于加工制造环节,产品附加值较低。
山东如意集团从创意设计集成创新服务平台、纺织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及国际品牌并购三个方面开展了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其打造的智能工厂,用工成本降低25%,新品研发周期缩短35%,在米兰、伦敦、东京等地设立国际创意中心。另一家企业愉悦家纺,则正在谋划以家纺主业为支撑,开发医疗、居家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产业,推进家纺与医养结合,跨界进军健康大产业,探索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另一条道路。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种植玉米的历史,以往玉米芯在农村大多被用来烧火做饭。然而,成立于2001年的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却走出了一条“用‘芯’改变世界”玉米全株循环经济之路。该企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循环利用玉米芯工业废渣生产开发绿色新能源-纤维燃料乙醇,让汽车“喝上”了乙醇汽油。
良种是确保粮食增产的关键。山东面向黄淮海主粮,实施“小麦、玉米双增产工程”,挖掘主粮增产潜能。自主研发的“济麦22”种植面积连续7年蝉联全国第一。在科技部支持下,山东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以突破土壤盐碱瘠薄和淡水资源匮乏约束为重点,制定了19项滨海盐碱地作物种植技术规程,探索出棉改粮、“粮经饲”、稻田生态种养、种养加循环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以往的“不毛之地”正在成为粮米之仓。
在“渤海粮仓”的基础上,2015年12月,黄三角洲农高示范区获批,由于位于黄河入海口,这里每年都会冲积出3-5亩土地,是全国唯一能新增土地的地方。示范区以建设山东农业大学黄三角分校、中荷国际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中以艾拉瓦应用研发中心、国家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为重点,正在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硅谷”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成为培育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的策源地。
园区经济为新旧动能转换添动力
动能转换最终还应依靠创新来释放红利,来获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
目前,山东省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21个(国家高新区1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6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家,成为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年前获批复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战略定位,突出抓好建设全球有影响力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壮大“名片产业”两大核心任务,积极探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三大发展路径,示范区正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和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
据山东省科技厅园区办副主任李勇介绍,目前示范区内的青岛、济南、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六个国家高新区互为补充、联动发展的海洋科技创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其中,济南高新区已投入16亿元建成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22个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园区企业免费使用。全国首个应用型量子通信专网,有望年底前建成。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发展战略与宣传策划局刘亚弟介绍说,为了实现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高新区依托中心区、综合保税区、高新东区、高新北区、创新谷五大片区的空间格局平台,构建了临空经济区、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为核心的“一区两城两谷”产业布局平台。
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入驻企业高达5000余家,平均每天就有六七十家企业到注册大厅办理手续,而在以往每天也就20家左右,有趣的是,快速增长的“客流”竟然让“黄牛党”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为何大家愿意到高新区创新创业?这与园区开展先行先试、简化审批手续有密切关系,全市49个部门刻制“2号章”交给高新区,带动下放权力3250项,济南实行大部制改革后,行政管理部门压缩到15个,消除了自由裁量权,实现流程再造。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有效促进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882.97亿元,同比增长16.9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4.69%,“十二五”以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近百个,其中8个达到千亿规模。
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山东各项工作的“牛鼻子”。中共山东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决定,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带动北方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