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威海市获批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同时授牌。

  “双城联创”成功,全国唯一。

  牌匾沉甸甸,折射出城市的荣耀,承载着百姓的心声,回应着人民群众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热切期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将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作为为政之要、民生之本,牢牢抓在手上。尤其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威海市以食品农产品“双城联创”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威海模式”叫响全国;一批威海经验走在前列,全国推广;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持续受益。

  近几年来,威海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生产的食品合格率逐年上升,201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1.1%。

  着眼于增进民生福祉,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群众共享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成现实。

  在生机勃勃的规范化农业园区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机械化养护作业。威海市将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作为民生之本,整建制创建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威海模式”叫响全国。 资料片

  家家悦销售的食品农产品,都是通过源头直采、标准前移、统一配送、全程监控、整体追溯的模式而来,从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记者 杨正 摄

  全域覆盖

  为百姓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乎大局。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与每个家庭的健康和福祉,更是一座城市公共卫生的根基。

  从地级市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把食品安全作为“第一民生”,持之不懈地抓源头管控,抓规范制定,抓主体责任,抓基层建设,抓道德养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食品农产品安全之路。

  对威海来说,30年来,食品农产品安全始终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没有一刻的忽视与放松。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威海多元饮食文化相交织,食品农产品出口曾一度占据外贸经济的半壁江山。日韩、欧美等国家不断提高的质量门槛,也时时考验着威海的食品农产品质量。

  威海人勇于正视自身的不足与短板:部分农业种植养殖和食品加工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食品安全标准还不够完善,监管视野还存在盲区,一些监管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距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的殷切期盼,也是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能不能保护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和“海上粮仓”的安全,是对市委、市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响亮发声,将“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作为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一场席卷全国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使人们对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格外期待。威海,也在这场改革风暴中实现了食品监管体系的上下贯通。

  当年12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全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改革完善全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明确和强化政府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监管环节,完善监管体制,严格市场监管。

  次年1月,威海完成市级监管体制改革,重新组建威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挂威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全面承担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管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职责。

  随后,各区、县均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食品药品稽查执法机构,74个镇街均设立了基层监管所……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全域覆盖。

  2014年,威海市全面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两个创建”工作,坚决落实“四个最严”“四有两责”要求,以系统化推进、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营、过程化控制、社会化监督,打造食品、农产品安全“双安”城市。

  对威海而言,“双城联创”绝不是仅仅为了多争一块牌子、多得一份荣誉,而是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使食品安全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食品领域全方位的安全才是真正安全。按照“市域一体化”的思路,威海从创建之始就密织食品安全监管网,实现监管全域覆盖,无缝衔接,让阳光照耀到食品安全的每个角落。

扫描二维码查看产品追溯情况。 记者 刘志鹏 摄扫描二维码查看产品追溯情况。 记者 刘志鹏 摄
现场对海米进行取样。 记者 杨正 摄现场对海米进行取样。 记者 杨正 摄

  每逢集市,临港区草庙子镇食安协管员曹景梅就会挨个食品摊点巡查,看经营人员有无食品经营证照、进货采购凭证是否齐全、肉类产品是否有检验检疫证明等,并将结果一一记录下来。

  像她这样的协管员,在威海有5375名,他们分布在各个区市、乡镇、村街,分散在7个区市大网格、74个镇街中网格、2917个村居小网格中,与1200多名一线执法人员一道,开展食品安全的信息采集、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预警,切实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村有人看、镇有人管、县有人抓。

  “双城联创”全域覆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创建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全部入选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试点。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严丝合缝。

  农业、海洋与渔业、食品药品监管、畜牧兽医等部门进一步厘清监管事权,全市各区市之间实施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统一,横向监管实现无缝衔接。

  移动执法人员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立即电话通知食品安全联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迅速在电子指挥地图上准确锁定现场,对案件做出研判,并下达执法命令……这是环翠区食品安全联动指挥中心日常执法的环节之一。

  威海市在全国首创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工作机制,接报接警一个号码、信息共享一个平台、案件查处一支队伍,将行刑衔接拧成一股绳,让不利于食品安全的行为无所遁形。

  保障投入不打折扣,威海将食品安全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食品安全经费投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一般性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幅。

  2015年10月,威海。在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威海“全域覆盖、全程监管、全民共建”的创建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评价威海食品安全工作“有亮点可看、有经验可学。”

  3年来,全市上下咬定创建目标,拿出了“创则必成,战则必胜”的决心,让创建真正成为造福于民、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近3年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检显示,威海市生产的食品合格率逐年上升,2016年本地产食品合格率9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百姓就是从生活一天天的改变中,体会到民生的温暖。

  2016年,在山东省食安办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威海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为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