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9月21日讯(记者 李静 陈志富)由人民网山东频道和青岛城阳区委宣传部主办的“青岛城阳”融媒体行日前启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山东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记者参加活动。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体经济是根基。青岛城阳区围绕世界动车小镇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四新”促“四化”,大力实施“动车+”战略,突出研发、制造、服务三个关键环节,集聚资源要素,厚植产业优势,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创新中心、世界动车小镇,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升级。
世界动车小镇——引领城阳新旧动能转换火车头
每年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5%从这里驶出、全国城轨地铁车辆的25%从这里生产,现有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庞巴迪等轨道交通核心配套企业120余家,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40%左右,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首位,区域内具备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跨座式动车、悬挂式动车、低地板有轨电车、导轨电车等一系列高端产品,产品涵盖控制系统、牵引、制动系统、减震系统等各个方面,2016年区域内轨道交通产业完成产值(含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10.5%,为青岛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增长最快,产值(收入)规模占青岛市的85%,占全国的25%——这就是位于青岛城阳棘洪滩、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的世界动车小镇。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规划要先行。城阳区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美国SASAKI等规划设计单位,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和“多规合一”要求,高标准编制世界动车小镇规划23项。规划布局过程中,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秀美怡人”的原则,在动车小镇统筹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区、生活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筑“一心引领、二轴(带)辐射、三区联动、四廊环绕”的空间布局。一心,即创新中心;二轴(带):是沿岙东路、204 国道、双元路形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和沿桃源河湿地、棘洪滩水库形成的生态休闲旅游带;三区:是指中、东、西三个产城一体片区;四廊:是指沿羊毛沟、洪江河、墨水河、春阳路等共同构成的四条生态廊道。
据介绍,城阳区正在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及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全力打造动车小镇这个城阳新旧动能转换的火车头,2015年以来,区域内完成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3亿元,计划3年内完成创新中心核心区、重点区域、重点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产业集聚,基本完成创新中心主要平台建设,世界动车小镇形象将靓丽初现。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城阳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器
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还是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都是至为关键的第一动力。城阳区拥有第一个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拥有重大创新平台的独特优势,城阳就可以汇聚更多的创新力量,加速推动经济更快更好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于2016年9月5日由科技部、国资委批准建设,创新中心依托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在城阳区建设整合全球轨道交通领域创新资源的产业集聚区,创新中心的建设对提升我国高速列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支撑高铁产业走出去、探索国家科技管理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城阳把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作为推动城阳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全力打造轨道交通全球研发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制造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博览中心、轨道交通全球VR中心、轨道交通区域性服务中心、轨道交通区域性金融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强化政策、资金、人才、土地及基础设施保障,搭建完整的高速列车全球技术协调创新体系,打造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产业集聚区,建成创新功能完整、资源聚集的全球高速列车新技术发源地和成果转移辐射中心,并通过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在高速列车领域构建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装备制造到运维的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行业竞争力,推动高速列车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
目前,城阳区轨道交通产业具备了700亿元的产值规模,依托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全产业链招商,预计到2020年,动车小镇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收入)可达1200亿元以上,青岛市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收入)可达1500亿元以上,产业本地配套率可达50%以上,出口产品占有率达50%。到2025年,动车小镇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收入)可达2500亿元以上,青岛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收入)可达3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