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一大早,济南市区普降大雨,不少路段很快出现积水,在经六路延长线等易积水路段,路面积水很快都没过半个车轮。夏季多雨,加上济南南高北低,多铁路涵洞的地形特点容易积水,雨天行车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济南交警也曾多次发布市内六区易积水路段。据统计,市区共有66处易积水路段,其中绝大多数在铁路桥洞,从分布上表现出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北城地势低,易积水点最多
根据济南交警长年的雨中执勤经验,济南交警日前总结出市区66处易积水路段分布情况向社会公布。这66处易积水路段从行政区域上看,遍布济南市内五区和高新区。
据介绍,北部城区地势最低的天桥区易积水路段最多,有23处。由于济南市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北部经十路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也一直是积水重灾区。66处易积水点也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
除天桥外,易积水点较多的是市中区和槐荫区,分别有11处和10处,其他依次为历下区9处,高新区7处,历城区6处。
记者梳理发现,省城这66处易积水点绝大部分位于省城的老城区以外。不过也有例外,如位于市区的花园路历山路口,南门路口、县西巷北口等,由于地势低洼也是积水重灾区。
66处积水路段铁路桥占了近四成
从66处易积水点分析,铁路涵洞以及桥梁周边最易积水。济南京沪线和胶济线的铁路交通枢纽,铁路桥尤其多,铁路桥的地势较低,这些桥洞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积水的重灾区。
历城区殷陈铁路桥、济钢三岔口、历山路铁路桥、历黄路铁路桥、生产路铁路桥、白鹤铁路桥等等,这些也成为济南市最为有名的积水点,中雨降雨超过20分钟就会出现短暂积水现象。
数据显示,66处易积水点中,位于铁路桥下的就有25处,占到总数的36.8%,这些再加上立交桥等周边积水点位,这个比例将近50%。
铁路桥也是交警部门在暴雨时重点盯防的对象。
积水点易成“老大难”,绝大多数已经改观
据了解,这些积水点绝大多数都是历年形成的“老大难”。据业内人士介绍,积水点的形成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地势低洼,导致雨水积聚,一旦遭遇大雨,短时间内大量的雨水涌来;另一方面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又由于部分河道行洪标准低,道路行洪洪水无法经河道排出,汇集到低洼地区,成积水点。其中绝大部分积水点属于多年的难题,“不过情况正在逐步改善”。
其中以生产路、三孔桥街、白鹤、北关、历黄路、标山、历山路、桑梓店、济钢、殷陈等12座铁路桥为例,这些铁路桥只能依靠泵站进行强排才能解决积水。
经过多年的改造,大部分铁路桥经过整治,积水情况已经明显改观,原因便是济南市相关部门不断实施雨污分流、提升泵站排洪能力。
近些年来,济南市不断加大对积水点的改造,济南市已经完成了200多处易积水点的改造。但是随着济南城区道路硬化面积加大,有些开发地块将原来地面垫高,地表径流加大,形成新的积水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泰来 蒋龙龙 实习生 于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