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介绍,到2030年,全省城镇人口约80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构建“双核、四带、六区”网络化城镇空间体系,“双核”即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

  到2030年全省城镇人口约8000万

  李力介绍,按照《规划》,山东省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城市群、“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中日韩协作先导区、现代海洋强省、中华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约6700万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65%、5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0年,全省城镇人口约80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区域差别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更为和谐宜居。

  “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发,充分考虑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合理调控城镇规模结构。到2030年,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济南、青岛;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有淄博、烟台、临沂;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有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德州、聊城、滨州、菏泽;50万-100万人的中等城市26个,5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58个;10万人以上的建制镇20个左右,5万-10万人的建制镇60个。”李力称。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协同济阳齐河等共建济南都市区

  据李力介绍,根据城镇发展规律和我省实际,《规划》提出了“双核、四带、六区”城镇空间布局。

  “双核”即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济南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经济、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协同济阳、齐河、平阴等县,共同建设济南都市区;青岛依托开放优势,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金融财富、总部商务、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及海洋新兴产业;以环湾地区为核心,联动周边即墨、胶州、平度及莱西等城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区,建成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四带”即济青聊、沿海、京沪通道、鲁南四条城镇发展带。济青聊城镇发展带以胶济、济聊铁路和济青、济聊高速公路形成的复合快速交通走廊为支撑,串联济南、青岛、淄博、潍坊、聊城等城市,是全省发展的中脊;沿海城镇发展带由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沿海城镇组成,是联系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重要通道;京沪通道城镇发展带以京沪高铁、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为依托,联系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京沪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南城镇发展带由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等城市组成,依托日菏通道,向西对接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陇海-兰新城镇发展轴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

  “六区”即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济宁-枣庄-菏泽、东营-滨州、临沂-日照等六个城镇密集区,通过加快人口产业集聚,促进一体化发展,形成全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载体。

  淄烟潍济临是地区中心城市

  《规划》根据城市集聚辐射影响能力,建构四级中心城市体系。据介绍,一级为区域中心城市,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国家层面内承担重要职能的中心城市,包括济南、青岛两市,重点提高组织跨省和省域社会经济活动能力,加强辐射带动作用。

  二级为地区中心城市,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省内有区域意义的中心城市,辐射范围超越行政辖区,包括淄博、烟台、潍坊、济宁、临沂,重点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发挥组织地区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

  三级为市域中心城市,是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对完善省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城市,包括枣庄、东营、泰安、威海、日照、莱芜、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10个设区城市,重点要提高综合发展水平,带动市域城镇化稳步提升。

  四级为县级市和县城,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人口、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重点提高发展水平,有效组织县域范围内经济社会活动,提升“三农”服务能力。

  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

  控制在10081平方公里内

  据介绍,《规划》立足省情特点,指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约束将长期影响全省城镇发展布局。提出加快传统依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式城镇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集约发展转型。强调“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加强节水和再生水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引导海绵城市建设。严格控制城镇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县(市)、镇人均新增建设用地标准分别不超过100、110、120平方米。强调城镇土地开发应“存量挖潜,集约利用”,2020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0081平方公里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0074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有效控制。

  在市政设施方面,《规划》提出按照“节约共享、安全可靠、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原则,突出共建共享,对区域供水、污水处理、环卫、信息等重大市政设施进行协调布局。至2030年,全省城乡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县城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35%,县城污水回用率达到25%;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济青双核形成由来已久,均有独特优势

  就在今年1月21日,省政府刚刚批复实施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比联系该规划,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提出济南、青岛“双核”城市?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有何不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李兴军介绍,在法定地位、规划范围、审批程序、发挥作用等方面有所不同。他介绍,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是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法定规划,是全省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是省政府的一项重要事权。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属于战略性、政策性规划,不是法定规划。

  在规划范围方面,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是省级行政辖区,是固定的;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范围是城市群辐射影响的区域,随着城市群发育的阶段不同,范围不断拓展。李兴军说,在发挥作用方面,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承上启下,是落实国家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次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省级城乡空间管制的法定依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不同规模的城市和谐共生,促进大中小城市集群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在此《规划》中,提出“双核”概念,即发展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

  据介绍,济南、青岛“双核”的形成由来已久,有各方面的因素。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很多省份都有两个核心,比如江苏有苏州和南京,浙江有杭州和宁波,福建有厦门和福州,一个侧重于经济,一个可能侧重于行政。青岛可能在国际化方面更深入一点、更有优势,作为省会,济南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山东省城市发展相对均衡,但发展核心城市,对于其他城市的带动作用也会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刘帅 实习生辛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