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是从哪儿来的?在流入千家万户之前,这些水经过了怎样的工序,是否可放心饮用?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却可能不了解这些“幕后故事”。3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东营两家自来水公司:胜利油田供水公司和东营市自来水公司,又来到东营最大的自来水厂——胜利油田供水公司耿井水厂,为您揭秘自来水是如何一步一步安全地进入居民家中的。
东营多数家庭喝的是“黄河水”
据了解,目前,胜利油田供水公司7座水厂担负着东营市多数家庭和工农业生产、胜利油田单位及社区、滨州部分地区共100万以上人口的用水任务,黄河水是唯一的水源。
此外,据东营市自来水公司提供数据,东城约15万人口的自来水由东营市自来水公司供给,东从东青高速以东西到观海栈桥,南北区域为北二路到南三路,这些区域的自来水水源也来自黄河;广饶县居民饮水由广饶自来水公司独立担负,为广饶地下水。
胜利油田供水公司生产技术信息管理中心主管师刘伟刚介绍,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地下水矿化度高,黄河水几乎是唯一可以利用的饮用水源。
因此,东营多数家庭的自来水都来自黄河。不过,从黄河水到家庭饮用水,至少要经过20至30多道工序,单是黄河水进入水厂便要经过3-4级提升。
通俗来说,黄河水经一级泵站提升至引水渠道,再经二级泵站提升至沉砂池沉淀泥沙,最后经三级提升至水库蓄水,再经四级提升至水厂。
在进厂之前,水中还要投加化学氧化剂,杀死水中部分藻类与有机物等,有助于提高后续工艺对水中杂质颗粒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负责西城40万人口用水的耿井水库为例,每天出水量约为12至14万立方米,蓄水量远大于需水量,可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用水需求。
记者“探秘”自来水处理流程
黄河水经沉沙池与水库提升至水厂后,便进入自来水的“核心处理”阶段。
3月11日,记者来到耿井水厂,跟随工作人员现场参观了自来水“生产流程”。
上午8时,经过投加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的原水通过提升进入了沉淀池,此时,水质相对还很浑浊,要在下一步中加入混凝剂去除杂质。
在沉淀池,原水完成了泥水分离,开始进入滤池过滤系统。大量经过沉淀去除杂质颗粒的待滤水流过1.2-1.5米厚的均质石英砂滤层,其中的细小杂质被截留并过滤下来,截留在了滤料上。记者在过滤车间看到,深达5米的滤池此时已经一望见底,水开始变得完全澄清,位于提升泵房的仪表监测显示,3月11日当天的出厂水浊度为0.07NTU,这意味着,当天该区域居民的饮用水质远远优于国家规定的浊度在1NTU以下的标准。
然而,水厂工作人员提醒,澄清后的水仍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和细菌,还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消毒。在耿井水厂南部的一间密闭小房子,过滤后的水通过这里输送的氯气进行消毒。“加入氯气后,清水池中的水中会产生次氯酸根,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和致病微生物,并保持一定的游离性余氯,确保供水管网的水质安全性。”经过消毒处理的成品水储存在清水池中,所有的清水池都是封闭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水质安全。随后,通过送水泵房,这些水经由自来水管网输送到东营的千家万户。
40万居民省内率先喝上“深度处理水”
经过上述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四道主要工序的黄河水,已经成为符合国标要求的自来水了。以上就是常规水处理工艺。
2013年10月28日,耿井水厂的深度水处理工艺正式投产运行,这部分自来水,是经过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再经过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处理的。自此,西城近40万居民喝上了“深度处理水”。口感更好,水质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更有保障,市民打开水龙头可以直接饮用,在全国属于先进水平。记者获悉,早在2009年9月,胜利油田供水公司生产的自来水即具备了新国标所要求的106项标准,东营多数家庭的自来水提前3年便开始执行新的国家标准,东营市民家中的自来水烧开后大可放心喝。(记者 李晓琳 李长莲)
读者提问
西城东旭小区徐女士:为什么家里的自来水有时呈乳白色?
专家答疑:因为水厂出水压力高,气体混溶水中,当家中水龙头放水时,压力骤然降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便会释放出来形成小气泡,静置片刻水便变得澄清,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与水质无关。
东利小区一位居民:为何有时自来水会有消毒水味?
专家答疑:为确保自来水安全卫生,避免介水传染病的发生,自来水需要经过消毒处理,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管网末梢水余氯不低于0.05mg/l,以保持管网水的持续杀菌力,消毒水味是水中残余的氯气味道,会自动挥发,并不影响健康饮用。
石油大学家属区李女士:为什么自来水烧开后有白色悬浮物或沉淀物?专家答疑:自来水烧开后的悬浮物是钙、镁离子受热分解造成的,属正常现象。自来水加热过程中,水的钙、镁离子受热分解,生成白色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饮用适当硬度的水有益健康。(记者 李晓琳 李长莲)